咸丰、同治时期淮海词人群体综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咸丰、同治时期淮海词人群体综论.doc

咸丰、同治时期淮海词人群体综论 在周济(1781—1839)、戈载(1786—1856)之后,江南词坛已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浙、常两派对话语权的“焦虑”和“争夺”在弱化,地域性文学群体的包容性似乎表现得更为充分和明显,常州、吴中、嘉兴、杭州等地都有这样的词人群体在活动,江北的扬州地区也活跃着一支以蒋春霖、丁至和、杜文澜为代表的淮海词人群体。这是一支以外来流寓或仕宦扬州的词人为主体的文学群体,其活动时间大约在咸丰、同治前后的20年间,活动范围为扬州府的两州(泰州、高邮)六县(江都、甘泉、仪征、兴化、宝应、东台),一个南濒长江、北接淮河、东至海隅、运河为其主要交通纽带的地区。关于这一群体的杰出人物——蒋春霖,过去关注较多,对这一词人群体却是缺乏必要的了解,然而文学史研究的任务不只是对一些名家思想、行为、成就的述评,更是对这一人物活动的时间(历史背景)、空间(地域环境)和生态(人际交往)的历史还原,本文正是要对淮海词人群的人员构成、文学活动、整体风貌、词史地位进行历史性的还复。 ????一、一个新的词人群体 ????关于“淮海词人群”这一提法,首见宗湘文《水云楼词续序》,序云:“同治壬戌(1862)以后,予居泰州数年,兵戈方盛,人士流离,渡江而来,率多才杰。一时往还如王雨岚、杨柳门、姚西农、黄琴川、钱揆初、黄子湘,皆以诗名,而蒋鹿潭之词尤著。”[1](第211页) 而后,冯煦《薲月词序》亦说:“咸、同之交,淮海间多词人。若江阴蒋春霖鹿潭、江都丁至和葆庵、甘泉李肇增冰叔、郭夔尧卿,并为倚声家泰斗。”[2](第128页) 20世纪80年代,冯其庸先生曾辑有《淮海词话》,“以尽收咸、同间淮海词人之遗闻逸事乃至对各家之评骘”[1](第315页)。很显然,在他们看来,咸、同年间的确存在着一支以蒋春霖为盟主的淮海词人群体,到90年代严迪昌先生辑《近代词钞》更明确地提出“淮海词人群”的概念[3](第763页)。 ????对于这一词人群体活动记录较多的有杜文澜编《憩园词话》和李肇增选《淮海秋笳集》,再结合近人冯其庸先生所辑《淮海词话》,可知这一词人群体大体上是由三类人群组成的——本籍、流寓、仕宦,其中仕宦和流寓者为主体。属于仕宦者有:乔松年(有《萝摩亭词》)、金安清(有《偶园词钞》)、杜文澜(有《采香词》)、方浚颐(有《古香凹诗余》)、宗元瀚(有《颐情馆词钞》)、钱勖(有《双影庵词》)、马书城(性喜填词,无专集);属于流寓者有:蒋春霖(有《水云楼词》)、周作熔(有《潇碧词》,一名《薲月词》)、周腾虎(有《蕉心词》)、黄之驯(有《宋人词说》)、周闲(有《范湖草堂词》)、周学濬、王荫昌(有《尺壶词》)、黄文涵、姚辉第(《菊寿庵词》)、赵熙文、高望曾(有《茶梦庵烬余词》)、褚荣槐(有《烟花小劫词》)、张熙(有《江南好词》、《平陵主客词》)、姚正镛(有《江上维舟词》)、黄泾祥(有《豆蔻词》)、赵彦俞(有《瘦鹤轩词》);属于本籍者有:王敬之(有《三十六陂渔唱删存》、《三十六陂渔唱乙稿》)、丁至和(有《萍绿词),一名《十三楼吹笛谱》)、丁至德、张安保(有《晚翠轩词》)、范凌雙(有《冷灰词》)、吴熙载(有《匏瓜室词》)、汪鋆(有《梅边吹笛词》、《梅边吹笛词续存》)、李肇增(有《冰持庵词》)、王菼(有《受辛词》)、张丙炎(有《冰瓯馆词钞》)、郭夔(有《印山堂词》)、马汝楫(有《云笙词》)、黄锡禧(有《栖云山馆词》、《栖云山馆词存》)、陈宝(有《狂奴词》)。据黄嫣梨统计,蒋春霖交往的朋友达50人之多,上述词人显然不是淮海词人群体的全部,如果作详细的统计,预计这一群体的成员应该在百人以上,但上述所列成员则无疑是淮海词人群体的主体。 ????这一词人群体,是因扬州之故而聚集在一起的。扬州的文化繁荣有赖于盐业的昌盛和发达,这些词人或多或少都和盐业发生一定的关系,或是依附盐商,或是出任盐官,或是充任幕僚。如金安清由泰州同知擢海安同判,历升至湖南督粮道,同治元年晋两淮盐运使,组织“军中九秋词社”。杜文澜在咸丰年间,曾权泰州分司,任淮北临掣,调海州分司运判,改通州分司运判,后任两淮盐运署淮南总局帮办,前后在扬州、泰州任职十年之久。蒋春霖自道光末为淮南盐官,转为富安场大使,后因丁母忧而去官,一直流寓在东台、泰州、扬州等地,依附盐官金安清、乔松年、杜文澜等。丁至和初幕游大江南北,60岁后归住邗江,时两淮盐运使方濬颐续修《扬州府志》,他被聘为分纂。周熔自幼时随父业鹾,至伍祐,遂家焉。褚荣槐在咸丰丁戊(1857—1858),游淮海间,辛酉(1861)客伍祐,依场大使王如金醉墨幕,后选授为龙游教谕。等等。正如杜文澜所说,“两淮鹾政,聚于扬州,需次盐官,多至数百”,这些盐官中有不少是“颇耽风雅而工长短句者”,“词人依附者亦不少,故词亦盛于扬州”[4](第2939页)。 ????对于词人群体的

文档评论(0)

eorihgvj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