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热实验指导书要点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一 可视性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关系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饱和蒸汽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加深对饱和状态的理解,从而树立液体温度达到对应于液面压力的饱和温度时,沸腾便会发生的基本概念。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掌握饱和蒸汽 P—T关系图表的编制方法。 3、学会温度计、压力表、调压器和大气压力计等仪表的使用方法。 4、能观察到小容积和金属表面很光滑(汽化核心很小)的饱态沸腾现象。 二、 实验原理 三、 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将电功率调节器调节至电流表零位,然后接通电源。 3、调节电功率调节器,并缓慢逐渐加大电流至1A左右,待蒸汽压力升至一定值时迅速记录下水蒸汽的压力和温度;温度和压力逐渐增加,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在0~1.0Ma(表压)范围内实验不少于5次,且实验点应尽量分布均匀。 4实验完毕后,将调压指针旋回零位,并断开电源。 5、记录室温和大气压力(温度计和大气压力表自备)。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 1、记录和计算: 实验次数 饱和压力[Ma] 饱和温度[℃] 误差 备注 压力表读值 P’ 大气压力 B 绝对压力 P=P’+B 温度计读值 t’ 理论值t [℃] [%] 1 2 3 4 5 6 2、绘制P—t关系曲线: 将实验结果点在坐标上,清除偏离点,绘制曲线。 图2 饱和水蒸气压力和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3饱和水蒸气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对数坐标曲线 3、总结经验公式: 将实验曲线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则基本呈一直线,故饱和水蒸气压力和温度的关系可近似整理成下列经验公式: 4、误差分析: 通过比较发现测量比标准值低1%左右,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读数误差。 (2)测量仪表精度引起的误差。 (3)利用测量管测温所引起的误差。 五、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通电后必须有专人看管。 2、实验装置使用压力为1.0Ma(表压),切不可超压操作。 饱和水蒸气热力性质表(按温度排列) 温度t/℃ 95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压力p / MPa 0.084533 0.101325 0.143243 0.198483 0.270018 0.361190 0.47571 0.61766 0.79147 实验二 气体定压比热测定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气体比热测定装置的基本原理和构思。 2. 熟悉本实验中的测温度、测功率、测压差、测流量的方法。 3. 掌握由基本数据计算出比热值和求得比热公式的方法。 4. 分析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可能途径。 二、 实验原理 装置由风机、湿式气体流量计、比热仪主体、电功率调节及测量系统等四部分组成(如图一所示)。 图2-1 实验装置 比热仪主体如图二所示。 图2-2 比热仪主体 实验时,被测空气(也可以是其它气体)由风机经湿式气体流量计送入比热仪主体,经加热、均流、旋流、混流后流出。在此过程中,分别测定:空气在流量计出口处的干、湿球温度(t0,tw由于是湿式气体流量计,实际为饱和状态);气体经比热仪主体的进出口温度(t1,t2);气体的体积流量(V);电热器的输入功率(W);以及实验时相应的大气压(B)和流量计出口处的表压(Δh)。有了这些数据,并查用相应的物性参数,即可计算出被测气体的定压比热(Cpm)。 气体的流量由节流阀控制,气体出口温度由输入电热器的功率来调节。 本比热仪可测300℃以下的定压比热。 三、 实验内容与步骤 1. 接通电源及测量仪表,选择所需的出口温度计插入混流网的凹槽中(现已改为PT100热电阻测量)。 2. 启动风机,调节节流阀,使流量保持在额定值附近。测出流量计出口空气的干球温度(t0)和湿球温度。 3. 调节一定风的流量,逐渐提高电热器功率,使出口温度升高至预计温度。 [可以根据下式预先估计所需电功率: 式中:W为电热器输入电功率(瓦);Δt为进出口温度差(℃); τ为每流过10升空气所需的时间(秒)。] 4. 待出口温度稳定后(出口温度在10分钟之内无变化或有微小起伏,即可视为稳定),读出下列数据,每10升空气通过流量计所需时间(τ,秒);比热仪进口温度——即流量计的出口温度(t1,℃)和出口温度(t2℃);当时相应的大气压力(B,毫米汞柱)和流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