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陵春》ppt课件(15页).ppt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 “闻说”、“也拟” “只恐”欲抑先扬,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 唐诗宋词元曲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盛行于宋代。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分上下两阕。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⑴小令; ⑵中调; 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李清照【北宋】 学习目标: 1、掌握作者的文学常识,了解其人生经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北宋著名女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擅长诗、词、散文,其中,以词见长。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她写的词也独具一格,称“易安体”。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 》。后人辑有《漱玉词》传世。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武陵春,词牌名。源自陶潜《桃花源记》载武陵渔人入桃花源故事。 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译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日晚倦梳头。 说明已是暮春时节。 暗指: 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 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景到人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 (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 化虚为实 《武陵春》小结: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