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运分类 院际转运----指在不同医疗单位之间的转运。 --院前转运:交通事故、院外猝死等 --向上级医院转运:更多资源 --向专科医院转运:特殊治疗 院内转运----指在同一医疗单位不同医疗区域之间的转运。 --特殊检查:CT、MRI等 --介入治疗:冠脉造影、血管造影、置入导管 --手术 --病情需要,转往专科病区 转运意外原因分类 与设备相关 与患者相关 与医护人员相关 与设备相关的转运意外 监护异常 --导联脱落 --电源异常 --物理或电磁干扰 血管通路 --静脉通路堵塞 --输液通路断开 --输液泵或注射泵断电/工作异常 其他管路 --气道或呼吸机管路断开 --胸腔闭式引流管脱出 --尿管、胃管、其他引流管脱出 与病人相关的转运意外 心血管意外 --血压波动 --心率波动 --心率失常 呼吸意外 --呼吸频率改变 --血氧饱和度下降 其他 --躁动 --猝死 专业转运团队是关键 配送护士责任心不强,观察不仔细,急救技能及应变能力差,在转运途中突发病情变化时,不能有效处理,引起各种纠纷。 国外危重患者转运发展 危重患者院内、院外转运发展蓬勃 各项转运指南相继出台 国内危重患者转运现状 是国内目前缺乏规范、容易忽略的环节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 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转运制度.doc 转运前的准备 转运前交流和合作 随从人员 所需器材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转运决策的医患沟通 医生必须向病人或家属告知检 查的目的,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存在的风险,是否需要家属陪同,如何配合。 待患者或家属在病人转运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后,方可转运病人。 转运前的部门协作 事先充电 充足的氧气 药品、设备准备充分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基本要求:患者循环稳定 --泵入的血管活性药 --镇静肌松药 --心肺复苏用药 --抗心律失常药 其它药物 --额外的液体 转运前患者的准备 转运前患者的评估 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用药情况(特殊用药)、血氧饱和度、人工气道及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外伤骨折病人固定情况、途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清醒患者向其说明外出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其合作,了解其心理状态。 转运前的再次核对 一定要在出发前再次评估病人,以及所有的运送设备和仪器, 并运转这些设备和仪器。 依照:A-气道 B-呼吸 C-循环 D-药物 ABCD的顺序会保证你不会忘记物品及设备。 最理想的安全转运 是一个“流动的,无缝的、连续的ICU环境”。 通过适当地回答以下4个问题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需要谁来陪同这个病人? 需要什么设备,设备是否已检测和设备是否运转正常? 你对病人的病情了解程度能够预知其在运送途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吗? 你已作好了一个运送计划吗? 个案分析 患者李某,男,72岁,二型呼吸衰竭,浅昏迷,spo2:56%, 血压82/43mmhg,R:12次分, 现要转入ICU治疗,请问如何保证转运安全? 转运中监测 转运患者或患者检查时,医务人员应始终留 在患者身边,根据需要观察和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 病情变化.护士定时检查输液、注射泵的功能和氧气 筒压力表、管道是否固定妥当。 对监测水平划分为如下 : 1级 必需 2级 强烈推荐 3级 理想 转运中监测 心电图(1级) 脉搏血氧饱和度(1级) 非侵入性血压(1级) 心率(1级) 呼吸频率(1级) 机械通气患者测量气道压力(1级) 转运中监测 二氧化碳描记术( 2级) 连续测量血压(3级) 测量肺动脉压(3级) 测量颅内压力(3级) 测量中心静脉压(3级) 总结--安全转运的原则 有经验的医护人员 必要的设备和交通工具 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病情 全面监测-观察病情变化是关键。 稳定并反复评估病情 直接交接 病历记录和审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