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柳宗元山水游记的心与境
安 莉
内容提要: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写照。由于遭遇和环境的压迫,置身于“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境界之中,审美的主体与对象完全融合,从而以心写境、借境传心。由写眼中之景而成境由写心中之景而成境,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山水审美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境界中国山水文学史上最为宏伟壮阔的风景长廊,令人叹为观止。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近人郑德坤说:“古来善为写景文者,莫如柳宗元。宗元迁谪永柳,得山水以荡其精神,出之者若不经意,而其书本上之得力,实从郦注脱胎而出,是郦注可为写景之模范也”。(《水经注引得序》)钱钟书先生说:“郦书刻划景物佳处,足并吴均《与朱元思书》而下启柳宗元诸游记”由《水经注》直接导启的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就其篇幅、规模以及所涉及地域的广阔而言是不能和《水经注》相比的,但却在中国山水文学史上地位独特、影响深远,一代宗师。
山水记是包括山水游记、台阁楼亭记、园林记的一种文学形式。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写照。由于遭遇和环境的压迫,以心写境、借境传心。长歌当哭强颜为欢,聊为优游乐而复悲由写眼中之景而成境由写心中之景而成境,由意在渲泻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可以这样说,人生境遇越是悲苦不幸,对山水就越发亲切,对山水的体验也就越发真切深入,对柳宗元来说尤其是这样。一代文豪,十年楚客。被贬永州的10年,是柳宗元生命年龄最旺盛的10年,也是他一生中最有思想、最有文学成就的10年。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将政治革新活动转移到思想文化领域。借笔下的山石溪流、花草树木等具有人的品格的山水景物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这种感情在《愚溪诗序》一文中明确地表达了出来。愚溪“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在作者的眼中,愚溪是一个与自己拥有同样品质、同样遭遇的天涯知己,他与它对话,倾诉自己的情怀和不平,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和安慰。再看《小石城山记》里提到小石城山居然不能列“中州”,一显自然的风貌才华。这里想的还是自己,虽有治世的才华,报国安民的决心,也不得不被贬荒凉之地,白悬报国之心,空怀振世灵丹。因而,有壮志难酬的隐情,亦有怆然流泪的感怀,读之令人扼腕,感人肺腑,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力尽显其中。
在唐人中,柳宗元山水别有深情,他的深情是一种熔铸了整个生命的深情,而绝非王、孟式的闲适。以生命为膏脂、照亮暗夜的写作姿态,使他明显区别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山水文学的创作者。一面歌哭,一面寻路,柳宗元将自己悲苦的生命感受和生命情怀完全融入到了笔下的山水中,山水抑或就是他的全部生命!如法国当代美学家雅克·马利坦所说:“自然在某种程度上是走进了人的血液之中,并同他一道吐露自己的情怀”。林纾曾说:“记山水则子厚为专家,昌黎不能及也”(《春觉斋论文》)。“不能及”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韩愈没有柳宗元那样深刻的生命体验。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是奇丽的山水风光慰藉了他心灵深处的寂寞、郁愤。他“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始得西山宴游记》)在《零陵三亭记》他这样说:“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在柳宗元看来“游息之物,高明之具”,实际上是苦难生命的温馨依托。传统的山水文学,或多或少总有闲适的成分在内。柳宗元虽然有时也想尽力表现自己如前辈一样的所谓闲适:“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八极万类,揽不盈掌”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这里似乎有孔子叹赏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的潇洒风神,有嵇康描绘的投身自然后的“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