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总量 体液的总量 年龄越小,水分占体重的比例越大. 新生儿为80% 年长儿 65% 成人 60%.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分布 体液的分布 血浆区 间质区 细胞内 各年龄期体液的分布(占体重的%)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电解质组成 新生儿生后数天内血钾、氯、磷及乳酸偏高; 血钠、钙、重碳酸盐较低。早产儿更低。 新生儿生后数天排H+能力差,易出现酸中毒。 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水代谢特点 处于较快生长发育期,每天保留摄入水分的0.5%-3%用于体格生长。 不显性失水相对多:约为成人的2倍 消化道液体交换快 水代谢旺盛:婴儿占总液量的1/2;而成人则为1/7。 水代谢调节功能较差:肾、肺。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脱水 脱水---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减少,除水分丧失外,尚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脱水程度临床判定指标 酸碱平衡紊乱---代酸(P44) 代谢性酸中毒分度 (正常 PH: 7.35-7.45) HCO3- mmol/L CO2CP vol%正常: 22~27 40~60轻度: 13~18 30~40 中度: 9~13 20~30 重度: ﹤9 ﹤20 代谢性酸中毒---临床特点 轻度:症状不明显,仅呼吸稍快 重度: 精神不振,烦躁不安,嗜睡,昏迷 呼吸深快, (Kussmauls breathing), 呼气凉、有酮味 口唇樱红 恶心,呕吐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 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 电解质紊乱---低钙和低镁血症 正常血清 Ca2+ 2.2~2.7mmol/L (9~11mg/dl) Mg2+ 0.8~1.2mmol/L (2.0-3.0mg/dl) 血清 Ca2+﹤1.75mmol/L (7mg/dl) ? 低钙血症 Mg2+﹤0.6mmol/L (1.5mg/dl) ? 低镁血症 原因: 进食少,小肠吸收不良 腹泻丢失较多 活动型佝偻病伴长期腹泻,营养不良患者 电解质紊乱---低钙和低镁血症 电解质紊乱---低钙和低镁血症 临床表现: 震颤、手足搐搦、惊厥。多在补液后出现。 若补钙后抽搐仍不见缓解,应考虑低镁。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5%或10%葡萄糖(补充水分和热量) 电解质溶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1)0.9%NaCl(生理盐水); 2)碱性溶液:5%NaHCO3 (3.5张)、1.4%(1张), 11.2%乳酸钠 (6张)、1.87%(1张); 3)10%氯化钾(8.9张),最高0.3%; 4)0.9%氯化铵等渗液。 混合溶液(见表) 口服补液盐(ORS液) 口服补液盐(ORS溶液) ORS成分: NaCl 3.5g NaHCO3 2.5g 或枸橼酸钠2.9g KCl 1.5g 葡萄糖 20.0g 加水至1000ml 其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00mmol/L(2/3张)。 应用时一般需要稀释。 口服补液盐(ORS溶液) 优点: 渗透压接近血浆. 含有Na+ 、K+ 、Cl-,可纠正丢失量; 口味易被小儿接受; 枸橼酸钠可纠正代酸; 2%葡萄糖促进Na+及水最大限度的吸收。 ORS液的缺点 液体张力较高(2/3张). 不能作为维持液补充. 对新生儿和婴幼儿而言,Na+的浓度较高 (宜适当稀释). 血浆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张力: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一般将溶液中电解质所具有的渗透压称作溶液的张力. 等渗液:溶液中电解质的渗透压接近血浆. 等张溶液: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态的盐溶液,为等张溶液。 如:0.9%的NaCl,就是等张含钠液, 100ml内含钠150mmol。 在液体疗法中液体的张力可看成是等张含钠液占液体总量的比。 常用混合溶液的张力 口服补液 适应症: 中度以下脱水、呕吐不严重的患儿。 用于补充累积损失、继续损失 可用于预防腹泻引起的脱水。 相对禁忌症: 中重度脱水或呕吐剧烈者 休克、心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 新生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