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铁蛋白受体的每个亚基可结合一个运铁蛋白分子,即一个运铁蛋白受体可与两个运铁蛋白结合。运铁蛋白受体位于细胞内的N端结构域是细胞对运铁蛋白-运铁蛋白受体复合物内吞作用的关键控制部分。 二、铁(III)的输运过程 双铁(III)运铁蛋白进入细胞并释放铁(III)是由运铁蛋白受体介导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在pH为7.4、CO32-的协同下脱铁运铁蛋白与Fe(III)结合,此时运铁蛋白的构象变成能够为运铁蛋白受体识别的构象,并在细胞表面与运铁蛋白受体结合; 2、含有运铁蛋白-运铁蛋白受体的小泡形成并进入细胞; 3、小泡酸性增加使铁(III)由运铁蛋白释放,而脱铁运铁蛋白与运铁蛋白受体仍结合; 4、铁(III)被还原为稳定的铁(II),并通过特定的蛋白跨过小泡膜进入细胞而用于代谢功能或储存于储铁蛋白中; 5、与运铁蛋白受体结合的脱铁运铁蛋白返回细胞表面并由细胞解离,进入血液循环。 第四节 储铁蛋白 高等植物、微生物、哺乳动物的各种细胞中都含有储铁蛋白,细胞类型不同储铁蛋白的铁储存功能也有所不同。 哺乳动物储铁蛋白主要有两个功能: 一、在铁的循环使用中起铁(III)储备作用,如胚胎红细胞中储铁蛋白的短期铁(III)储备,成人肝细胞中储铁蛋白的长期铁(III)储备; 二、对进入细胞内的铁进行管理,既可为含铁蛋白(细胞色素、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和含铁酶(固氮酶等 )的合成储备铁,又可防止进入细胞的过量铁水解、聚合、沉淀而起解毒作用。 一、储铁蛋白结构 储铁蛋白是一个具有某种不均一性的分子,整个分子有一个直径约为13 nm、壳厚约为2.5 nm的蛋白质外壳,质量约为450000 Da的蛋白质外壳由24个亚基组装而成。 储铁蛋白的24个亚基分别由不同颜色表示 * * 第六章 铁的吸收、转运及储备 铁是生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过渡金属元素。在生物体中铁是如何被吸收、转运以及储备的呢? 长期的生物进化使不同的生物体拥有不同的维持铁离子动态平衡的吸收、转运和储备系统,使生物体吸收的铁以金属酶、金属蛋白或小分子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既可以通过铁(II)/铁(III)的转化而在维持细胞功能(如氧的输运、电子转移、固氮作用)等方面发挥作用,又可以将铁(III)适时而准确地转运到需铁(III)部位。 第一节 铁载体 第二节 运铁蛋白 第三节 运铁蛋白受体 第四节 储铁蛋白 第五节 铁的生物学调控 第一节 铁载体 植物、微生物的生存,要求环境中铁浓度足够高,方能满足其DNA合成、血红素生成所需要的铁。为了能与氢氧根等有效地竞争铁离子,细菌、真菌和植物种子会分泌一些对铁(III)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复杂有机物,使难溶的铁活化。这些有机物可与铁(III)形成非常稳定的八面体配合物。 铁载体就是分子量较低、对铁(III)有专一性螯合作用,微生物和植物用以由环境中吸收铁的复杂有机物的总称。根据其分泌的种属,铁载体有微生物铁载体和植物铁载体两大类。 铁载体可分为三类:氧肟酸盐型、邻苯二酚型和柠檬酸-氧肟酸盐型。它们均可与铁(III)形成稳定的低电荷配合物,有利于高电荷的铁(III)离子跨过亲脂性膜,实现铁(III)的吸收、输运过程。 氧肟酸盐型铁载体又可分为高铁环六肽化合物、铁草铵和其他化合物。高铁环六肽是克莱因水玉霉菌、需土金杆菌和谷氨酸微球菌的生长因子。所有的青霉菌、许多真菌和细菌都分泌高铁环六肽型铁载体。 肠杆菌素是邻苯二酚型铁载体的代表,一般产生于肠细菌,如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肠杆菌素的三个邻苯二酚基的六个酚羟基氧与铁(III)配位形成八面体型配合物,其中肠杆菌素采取分子外部疏水、内部亲水适合包囊铁(III)的构象。 第二节 运铁蛋白 与微生物不同,哺乳动物可以吸收的铁有两类: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由于肠绒毛有血红素受体,血红素可以直接进入肠黏膜,在黏膜内血红素氧化酶使血红素以铁(II)形式释放。因此血红素铁因其高生物利用度而成为从食物中吸收铁的重要来源。 进入肠道的非血红素铁多为铁(III),肠道内的黏液可以避免铁(III)的水解沉淀,同时肠道内的还原剂如维生素C、肠微绒毛细胞膜上的铁还原酶等将铁(III)还原为铁(II)。然后通过存在于肠绒毛细胞绒毛一侧的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使铁(II)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进入细胞的铁(II)与胞浆内的配体如肝褐质或蛋白质结合形成配合物,或与储铁蛋白结合后以铁(III)储备。铁(II)也可通过存在于绒毛细胞中靠近血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广州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pdf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