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油脂新课标分析报告.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 油 脂 生活中的油脂 第三节 油脂 油脂包括 油 植物油脂,液态 脂肪 动物油脂,固态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软脂酸和油酸等)与甘油生成的甘油酯。油脂属于酯类。 (一)物理性质 密度比水小,0.9~0.95g /cm3, 黏度较大,不溶于水, 易溶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 2.油脂的水解(酯的水解) 在酸性条件下 2.油脂的水解(酯的水解) 在碱性的条件 3. 油脂的酸败 油脂经长期储存,逐渐变质,产生异味,异臭,这就叫油脂的酸败。也就是俗称的“变 (酉合)”。 三、肥皂和洗涤剂 1. 肥皂的制造 肥皂的历史 古时候,人们在河边青石板上,将衣服折叠好,反复用木棒捶打,靠清水的力量洗去衣服上的污垢。这样洗衣服,既费力,效果又不好。(捣衣)后来有人发现有一种天然碱矿石,溶化在水里滑腻腻的,去油污还挺有效。皂荚树结的皂荚果,泡在水里,也可以用来洗衣服。 同样样,也能洗掉油污。 古时候的埃及,就有人发现用草木灰和一些羊脂混合以后得到的一些东东,特能去污这大概是最早的肥皂了。古时候的法国(那时叫高卢)人用草木灰水和山羊油做成一种粗肥皂,有点象我们今天理发馆里的洗发水。稍后一些时候,人们将猪油拌和天然碱,反复揉搓挤压,得到跟今天的肥皂差不多的“猪胰子皂”。 我们爷爷、奶奶就用过这种猪胰子皂呢!有些地方把肥皂叫做“胰子”就是这个缘故。 2. 肥皂的去污原理 肥皂去污的秘密   衣服脏了,一般只要浸在水里,擦点肥皂搓搓,然后用清水洗一洗就干净了。为什么用水和肥皂就可以去污呢?   3. 合成洗涤剂 人工合成的有很强去污能力的洗涤剂,是用量最大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疏水基或憎水基),前者常为在水中易电离的基团,如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成分。使“分子的这端”溶入水;后者多为长链脂肪烃基或芳香烃基,可粘牢油污,洗涤时把污物“拉下水”。 肥皂与合成洗涤剂的比较 (1)制造肥皂需要消耗大量油脂,但是油脂是可以再生的;制造合成洗涤剂是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的,可以节省食用油脂,但是石油资源是有限的。 1983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发布 (1983年10月1日实施) 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防治合成洗涤剂工业废水和粉尘对环境的污染而制订。 日本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 普通合成洗涤剂对SARS病毒有效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昨天完成的一项专题研究表明,普通的餐具合成洗涤剂对SARS病毒有明显效果。 小结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 * * * * * * * 生活七大事: 柴 、米 、油、盐、酱、醋、茶 花生油 桐油是从桐树果实中提出来的油,是一种快干性油,工业中用作油漆及涂料。桐油应用广乏。其色、味与一般食用油相似,故常有误食而中毒者。 我们日常食用的动物油、花生油、菜子油、豆油、棉子油等都是油脂。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桐油 15 ~ 18 18 kJ/g 蛋白质 1 ~ 2 17.2 kJ/g 糖类 10 ~ 15 39.3 kJ/g 油脂 占人体质量的百分数 / % 完全氧化放出的热量 注:每人每日需进食50 g ~60 g脂肪,约能提供日需总热量的20%~25%。 油脂普遍存在于动物脂肪组织和植物的种子中。 R1— C—O—CH2 R2— C—O—CH R3— C—O—CH2 R1、R2、R3都是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单甘油酯 混甘油酯 二、油脂的性质 1. 油脂的氢化(硬化)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2 C17H33COOCH + 3 H2 催化剂 加热、加压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C17H35COOCH2 油酸甘油酯(油) 硬脂酸甘油脂(脂肪) 利用油脂的氢化(油脂的硬化)制得的油脂叫人造油脂(硬化油),工业上常利用油脂的硬化把植物油转变为硬化油。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质,便于运输,可用于制造肥皂、脂肪酸、甘油、人造奶油等。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 3H2O H2SO4 3C17H35COOH CH2OH CHOH CH2OH + 硬脂酸甘油脂 硬脂酸 甘油 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用油脂为原料来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油脂在小肠里受酶催化而发生水解,主要生成脂肪酸和甘油,作为人体的营养。 人教版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2 C17H35COOC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