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任课人:逄 雯 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 * 第一节 圈闭与油气藏概述 第二节 油气聚集机理 第三节 油气藏的形成、破坏与保存 第四节 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 第五节 地温场、地压场和应力场与油气藏 形成的关系 第六节 凝析气藏的形成 第七节 非常规气藏的形成特征 第八节 气藏与油藏形成及保存条件的差异 第五章 油气聚集与油气藏的形成 第三节 油气藏的形成、破坏与保存 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油气藏的保存、破坏与再形成 一、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充足的油气源条件 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有效的圈闭 (一)、油气藏的保存和破坏 油气藏的保存以成为当今勘探的对象,是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地区油气勘探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寻找油气藏。 已形成的油气藏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其中的烃类发生相应的变化,地壳运动引起的褶皱变动和构造抬升对油气藏的保存和破坏起着关键作用。 二、油气藏的保存、破坏与再形成 (一)、油气藏的保存和破坏 油气藏的破坏: 原来已形成的油气藏,由于所处地质环境的变化而使其中的油气部分或全部散失,或变成稠油沥青的过程。 二、油气藏的保存、破坏与再形成 引起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地质因素: 地壳运动→圈闭完整性被破坏 切过油气藏的断裂作用→油气向上运移 构造抬升→油气藏的盖层遭剥蚀破坏 →油藏埋深变浅→石油的氧化和生物降解 水动力冲刷、水洗原油→变稠变重 影响油藏保存的破坏作用 Elmworth/Rainbow,Alberta(Masters,1984); Deep Permian/Delaware盆地(Holmquest,1965); 深 与焦沥青共生的气或凝析气 裂解:高压条件下原油转化为气或凝析油 轻烃散失的地化证据 石油聚集后的变化使API值向OWC方向降低 油田充注期发生原油降解导致重油遍布油田 Orinoco沥青带(Demaison,1997);Alberta沥青砂(Masters,1984;CreanyAllan,1990);Ugnu,Alaska(Carman&Hardwick,1983) 浅(需大气水) 存在重油或沥青砂 生物降解、水动力冲洗:细菌分解或溶解重组分,分离出轻组分 成分变化 靠近烃源岩灶的油田内气体量有增大趋向 Alberta(Gussow,1954);Timan Pechora,Russia (Bogatsky Pankratov,1993);Illizi, Algeria(1996) 深(偶尔浅) 气藏发育的渗漏性油田 气洗:气顶的增生或扩大 水动力圈闭 油水界面倾斜 North American各种例子(Dahlberg,1982);Illiza,Algeria(1996) 浅(需大气水) 有效圈闭内饱含淡水的储集层中的残余油 水动力冲洗:大气水的作用 遭受破坏圈闭中剩余油 输导层出露 Alaska(CarmanHardwick,1983);Papuan逆冲断层带(Earnshaw等,1993) 浅或深 再次运移的证据(年轻圈闭中的油气) 圈闭倾斜:原有圈闭因挤压或倾斜,导致油气在溢出点泄漏 侧向渗漏 年轻圈闭油藏、再圈闭成藏的含油气层 盖层内的油气显示 压裂压力条件下圈闭内剩余油气显示 泥火山,如S.Caspian;North Sea/Haltenbanken的许多油田 一般深度 泥火山及其有关的油苗 超压:物性或水动力封闭失败 改造过的沥青沉积物 出露沥青砂 Athabasca沥青砂出露带(Wilson等,1973);Zagros地区的前白垩系(Bedoun等,1992) 很浅/地表 地表油苗、油渍 剥蚀:与蒸发、氧化等作用有关的地表剥蚀、地表断裂系统的泄漏 良好封盖条件下再圈闭成藏的含油气层 Iran/Iraq Zagros (Dunnington,1985;Beydoun,等,1992) 浅-中等 与断层有关的油苗 断层泄漏:断层破坏原生盖层,导致油气运移聚集在较高部位,或逸散地表 垂直泄漏 实例 深度范围 证据 机理 破坏类型 1、断裂作用 地壳运动产生的断裂是导致油气藏破坏最重要的地质原因。原来形成的油气藏若遭到活动断层的切割,封闭条件被破坏,油气藏的平衡条件被打破,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进入其他储集层或运移至地表散失,使原油气藏遭到部分或全部破坏。 ★简述引起油气藏破坏的因素(作用) 1、地壳运动 ★简述引起油气藏破坏的因素(作用) ①导致地壳上升,剥蚀,油气逸散; ②产生断层,提供油气运移通道或破坏油气藏 ③导致溢出点抬高或地层倾斜方向变化,油气重新分布→次生油气藏 (1)地壳运动 ①导致地壳上升,剥蚀,油气逸散; ②产生断层,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公务员管理有关业务流程图.pdf VIP
-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97年版.pdf VIP
- 《建筑结构平法识图》课程标准.doc VIP
- 《税法》课程思政说课.pdf VIP
- 2025款比亚迪秦PLUS DM-i智驾版_用户手册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VIP
- 易飞ERP操作手册.pdf VIP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保2.0)3级建设内容设计方案 .pdf VIP
- 不动产登记代理人《不动产权利理论与方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