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地球构造
第一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二节 地壳运动
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
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
一、地球的圈层分化过程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
一、地球的圈层分化过程
以固体表面为界,分为内圈和外圈
内圈:地壳(crust)、地幔(mantle)、地核(core)
外圈:大气圈(atmosphere)、生物圈(bi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岩石圈(lithosphere)
2 外部圈层分化过程
1)大气圈的形成
(1)地球内部气体的‘脱气’过程_原始大气圈(CO2、CO、CH4、NH3 );
(2)微生物的作用_破坏岩石中的含氮化合物,将氮释放到大气中;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游离氧对原始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作用,形成了以氮和氧为主要成分的现代大气.
2)水圈的形成
(1)大气降水
(2)彗星的冰物质
3)生物圈的形成
碳氢化合物 _原始生物 _现代生物
二、地球的内部构造
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差异和变化.
经典划分结果:两个界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表以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1地壳
地球外表一层由岩石组成的固体硬壳,外部同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接触,呈现凹凸不平的轮廓。厚度各处不一,变化于5~75km之间。
矿物组成: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地壳温度分布特点
常温层(10-20m),约为地表上一年平均温度
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33m,温度增高1度.
2 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1) 物质组成
上地幔:35~1000km,铁、镁含量增加,铝减少。
下地幔:1000~2900km,铁、镍成分增加。
2) 温度和压力变化特点:温度随深度而增加,1200~4000Co,压力21~150万个大气压.
软流圈:上地幔上部60~250km深度范围内,存在一地震波低速带,物质处于熔融状态.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固体部分.
3 地核——古登堡面到地心
铁、镍等致密物质组成
温度和压力:3700~6000Co,300~370万大气压.
第二节 地壳运动
一、定义:地球内力作用引起地球表层变位或变形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
各地地壳运动发生时间早晚与延续时间长短不一,通常把新第三纪开始以来的地壳运动称新构造运动.
二、一般特点
方向性:
水平运动(造山运动)
水平运动即地壳岩层或部分地壳岩层在水平方向上发生位移。
印度次大陆的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垂直运动即地壳岩层或部分地壳岩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位移,有上升或沉降
3 非匀速性
速度有快有慢,约在老第三世纪开始上升,喜马拉雅现在2.4厘米/年,共约上升了10000米
4 幅度和规模的差异性
三、地质构造及其地貌表现
1 概念:岩层或岩体经过构造运动而发生变形与变位的结果。
2 类型
1)水平构造
概念:水平岩层虽经垂直运动,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
地貌特征:高原与平原;桌状台地、平顶山或方山;山丘或构造阶地;我国的丹霞地貌。
2) 倾斜构造
概念:岩层经构造变动后,层面与水平面形成夹角,称为倾斜构造.
地貌特征:单面山、猪背岭
3) 褶皱构造
概念: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
基本类型:背斜、向斜
地貌特征: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等
4) 断裂构造
概念:岩石受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一定强度时,岩石便发生破裂,甚至沿破裂面发生错动,使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者,称为断裂构造。
类型:
节理:两断盘无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断盘沿断裂面发生较大位移的断裂构造.
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地貌表现:地垒、地堑、断层崖、断层谷
地堑和地垒
在自然界,常见许多断层以一定组合形式出现。从平面上看,断层排列有平行状、雁行状、环状、放射状等。从剖面上看,有阶状、叠瓦状、地堑和地垒等。
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
大西洋两岸轮廓的相似性
1 大陆漂移说
1912,魏格纳,德气象学家
中生代以前,泛大洋包围着一个泛大陆
1古大陆解体、分裂
2分离、漂移形成大西洋和印度洋
3泛大洋形成太平洋
大陆漂移说:
中生代(2~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呈连在一起,构成一个超级大陆(泛大陆),海洋只有一个泛海洋.
2.在地球自转离心力和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超级大陆开始分离.
3.较轻的硅铝层组成的陆块像冰块浮于冰面一样,在较重的硅镁层上漂浮,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
大陆漂移说:
海岸线形态,地质构造,古气候,古生物的地理分布,证明了合理性
但没有合理解释漂移的机制问题?
海底扩张说:
提出的依据: “海底扩张”理论起于赫斯(H.H.He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高中音乐课件我爱这土地.pptx VIP
- 中小学生认识基孔肯雅热预防健康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2025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招聘70人(第二批)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斯普瑞斯奥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调研诊断报告-0601(定稿).pptx VIP
- 五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docx VIP
- 公司食堂管理方案.docx VIP
- 中国药学会团体标准医疗机构静脉用细胞毒性药物调配.PDF VIP
- 宏观专题: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海外和历史经验分析.docx VIP
- 《站点工程勘察与设计》课件 1.2.6 基站主设备及天馈介绍.pptx VIP
- HG_T 6228-2023《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原粒度活性试验方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