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 设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 新建道路 改建道路 窄中间带 车道数大于4 双幅路、四幅路等高等级公路 (a) 绕内侧边缘旋转 (b)绕中线旋转 (c)绕外侧边缘旋转 (a)绕中间带中线旋转 (b)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c)绕各自车道中心旋转 绕行车道内侧边缘旋转 绕中线旋转 绕行车道外侧边缘旋转 绕中间带中心线旋转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曲线的超高 从直线段的路拱双向坡断面,过渡到小半径曲线上具有超高横坡的单向坡断面,要有一个逐渐变化的区段,称为超高缓和段。 超高缓和段上各断面处的路基边缘与路基设计标高之高差叫超高值。 五、横断面超高值的计算 双坡阶段 全超高阶段 旋转阶段 2.关于最大超高 (1)要考虑车辆组成 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要同时顾及快、慢车,快车超高宜大,慢车超高宜小。 (2)要考虑气候因素 慢车及停在弯道上的车辆在不利季节情况要能避免沿路面最大合成坡度下滑。(一年中气候恶劣季节路面的横向摩阻系数) (3)要考虑驾驶者和乘客以心理上的安全感 对重山区、城市附近、交叉口以及有相当数量非机动车行驶的道路,最大超高还要比一般道路小些。 曲线加宽设计 平曲线加宽原因: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占路面宽度大。 (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 (一)加宽值的计算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 1. 几何加宽值 -几何关系 2. 摆动加宽值 -速度 3. 标准规定的加宽值 一、加宽值 4. 加宽值的运用 平曲线半径≤250m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 四级公路和设计速度为3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通往农村交通量很小的单车道公路,受条件限制时,也可不加宽。 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类加宽值。 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 1. 比例过渡 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 二、加宽的过渡 适用于三、四级公路和路容要求不高的二级公路。 2. 高次抛物线过渡——适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对路容有较高要求的二级公路。 3. 回旋线过渡——适用于构造物路段。 4. 插入二次抛物线过渡 加宽平面图 三、加宽缓和段 直线, 双坡段 缓和曲线, 加宽、超高缓和段 圆曲线, 单坡段、全加宽值 对于设置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采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 对于不设缓和曲线,但设置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采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 既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通常取5的倍数。 三、加宽过渡段的长度 * 道路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交通运输的要求,将这样一些几何线段巧妙地组成一条匀称、顺适、连续的曲线。 * 张家界天门山 * * * * 复曲线 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或插入缓和曲线相连接而成的平曲线。 。 复合曲线 大半径圆曲线与小半径圆曲线相衔接处.可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同处径向连接而组合为复合曲线。 回头曲线(灯泡型曲线) 回头曲线是由一个主曲线、两个辅助曲线和主、辅曲线所夹的直线或缓和曲线组合而成的复杂曲线。 卵型曲线 两同向圆曲线不宜互相衔接或插入的直线长度不足时.可用回旋线将两同向圆物线连接组合为卵形曲线。 凸型曲线 将两同向回旋线在曲率相同处径向衔接而组合为凸形曲线。 C型曲线 将两同向圆曲线的回旋线曲率为零处径向衔接而组合为C形曲线。 3.6 平面线形组合与衔接 1、直线与曲线的组合 (1)直线之间选择不同半径的曲线连接起来,若选用圆曲线为保证行车安全设计时应选用偏大的圆曲线半径。 (2)在公路设计中,公路等级较低的中线,直线与圆曲线可直接衔接,较高等级的中线,直线、圆曲线之间须插入一段缓和曲线。 (3)长直线路段以及长坡道的末端不应连接小半径平曲线。 我国规定:直线长度L≥500m,最小半径R=500m;直线长度L<500m,最小半径R=L。 2、 曲线连接要求 反向(异向)曲线 同向曲线 可用缓和曲线连接 也可用直线段连接,最小直线长度(米)不小于设计速度2倍。 缓和曲线连接,或连接直线的最小长度不小于6倍设计速度,若直线过短,形成断背曲线。 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