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八专题 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VIP

【推荐】【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八专题 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八专题 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24课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与“炼字” 王安石《泊船瓜洲》这首诗素来为人称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南宋洪迈在他所著《容斋续笔》中谈到,王安石在《泊船瓜洲》诗中的“绿”字,在草稿上改过数次。先用“到”字,再改“过”字,又换“入”字、“满”字;经过多次更易,最后才选定了“绿”字。这一字之改的“绿”,既含“春到”,又表“春满”,更富有春意盎然、春光明媚之意,使之如见其景、如入其境。可见名家对炼字炼句的讲究。 这篇文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王安石答复司马光的信。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谏议大夫,故称司马谏议。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实行新法。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当时任右谏议大夫的司马光(字君实)多次写信给王安石,要他停止变法。王安石这封信,是针对司马光熙宁三年(1070)二月一封长达三千余字、全面攻击新法的来信的回复。王安石先是简短地复了一信,对来信所责难的诸点不一一置辩,随后想到彼此交往多年,友谊深厚,信札来往不宜草率简慢,就又写了这封答书。 新旧两派之间的这场政治斗争,在当时朝廷上下本就非常引人注目,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这类信件,更带有半公开的性质,双方在论战辩难时都是全力以赴的。因此,这封回信虽然简短,却是精心结撰之作。 开头一小段文字,表面上是向对方解释上次为什么简短回复而此次“具道所以”的原因,但实际上作者着意强调的倒是“所操之术多异”这句话。细读信的全文,便可发现作者的辩驳和批评都贯串了这一中心思想线索。“立片言以居要”,作者一开始就把问题的实质点出来了。 1.读准字音 (1)强聒(uō)     (2)壬人(rén) (3)卤莽(lǔ)(4)胥怨者民也(xū) (5)怨谤(bàn) (6)会晤(w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窃,私下,谦辞;游,交往 (2)冀君实或见恕也:冀,希望;见恕,原谅我 (3)辟邪说,难壬人:辟,排除、驳斥;难,责难 (4)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考虑 (5)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抵御、抵抗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某 (2)操 (3)厚 (4)壬 (5)胥 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古义:喧扰,争吵。 今义:气势猛。 (2)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谦辞,用于自称。 今义:很小或很少。 5.说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名词用作动词,施加恩泽 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议法度而于朝廷修之” (2)终必不蒙见察:被动句,“见”表被动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答:  答案 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信,对王安石的变法加以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2.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答:  答案 人:习于苟且。 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上:欲变此。 3.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答:  答案 (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 (2)司马光认为这种情形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4.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哪些语句体现了这种态度? 答:  答案 (1)坚持变法,义无反顾。 (2)“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答:  答案 (1)言简意赅,措辞委婉而坚决。这篇文章语言柔中带刚,态度委婉而坚决,运用这样的外交辞令符合答复指责性书信的特点。而驳斥司马光指责的语句言简意赅,不容置辩,干净利落。(2)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见解新颖,堪称古代政论文的典范。 出世与入世浅谈 在哲学中,把那种认为要得到最高的成就,就必须脱离尘罗世网脱离社会,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的哲学称为“出世的哲学”;而注重人伦世务,只讲道德价值不讲超道德价值的哲学称为“入世的哲学”。简单来讲,所谓“出世”,即看破红尘,脱离苦海;所谓“入世”,即为世上做些有意义的事。所以,从入世的哲学观点看,出世的哲学是理想主义的、无实用的、消极的;而从出世的哲学观点看,入世的哲学或许是积极的,但太现实了,太肤浅了,就像走错了路的人,跑得越快,错得越远。然而生活在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破尘土里的云烟,也不是谁都可以带着一份虔诚的心态去感悟禅,去修身养性,潜移默化的指引着自己前行的路程,其间的得失与辛酸,不是谁说放弃,说忘记就可以成为一道拂弦,而后划破长空,去宁静地感受自然的芬芳,去体会淡泊的从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