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名二子说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VIP

【推荐】【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名二子说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6课 名二子说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6课 名二子说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携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苏洵文章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婉转见长。苏洵的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写法。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15卷。 1.老泉 苏洵之号。因苏家有“老人泉”,著名诗人梅尧臣又曾为之作诗,故苏洵自号“老泉”。苏洵通晓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喜读贾谊、司马迁的作品,尤其对《战国策》推崇备至。嘉祐年间,得到欧阳修推荐,以文章著称于世。 2.名联 四川眉山县城西南,坐落着我国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三苏祠,有副对联悬挂在大殿两侧: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后一句指三苏的文章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的文章一样流传千古。 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制举。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时苏轼11岁,苏辙8岁。 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名二子说》正是通过阐释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达他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的。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轼”、“辙”二字给儿子命名。这是告诫苏轼不要过于外露,告诫苏辙要善于避祸为福,实际上是要他们加强自身修养。明智的父母,总希望子女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再寻求发展。苏轼后来也写过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实际上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1.读准字音 (1)轮辐(fú) (2)轸(zhěn) (3)轼(shì) (4)辙(zhé)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天下之车莫不由辙:经由 (2)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在其中 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职 (2)辙 (3)去 (4)乎 (5)若 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虽然,车仆马毙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一般与“但是”相搭配。 5.说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 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名词作状语,在表面上 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 (1)皆有职乎车:介词结构后置句 (2)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名二子说 1.苏洵为什么用与车辆相关的一些词语为儿子起名?这中间寄寓着对儿子怎样的情怀? 答:  答案 苏洵为大儿子起名为“轼”,轼是车辆中的装饰器件,对车辆无用;为二儿子起名为“辙”,辙就是车辙,更与车辆的作用无关联。苏洵在这里是针对两个儿子的性格特点起名的。劝诫大儿子要多加外饰以免遭祸患,劝诫二儿子要善处祸福之间,又要努力向前。言语间流露着对儿子的深情厚爱。 2.苏洵对两个儿子有什么不同的希望?结合所了解的知识略作分析。 答:  答案 对苏轼是“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对苏辙是“辙乎,吾知免矣”。苏轼一生豪放不羁,锋芒毕露,如此处世容易获罪,苏洵语含告诫和担忧。从以后苏轼屡遭贬斥,险致杀身之祸的经历看,此言不谬。苏辙性情冲和淡泊,深沉不露,苏洵由此预见他可以免祸。其后苏辙在当时激烈的党争中虽遭贬斥,但终能免祸,得以悠闲安度晚年。 由此看来,苏洵是“深知二子”的。 该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答: 答案 引物托喻,字少蕴深。 一门三文豪,苏洵教子有方 在唐宋八大家里,苏家独占三席,可以称得上是文坛奇观。李白、杜甫、陶渊明才华出众,可是他们的后代都很平庸,中国古代文坛如果按家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