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汉纺织大学
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基于聚吡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的
柔性织物电池研究
申请人姓名
申请人学号
所在学院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研究方向 柔性储能材料及器件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申请日期 2012年12月12日
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处
二(一二年制
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 基于聚吡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的柔性织物电池研究 项目类型 A.科研创新项目 B.优秀硕士论文培育项目 C.高水平论文培育项目 申请金额 0.5万元 起止年月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 申请人 姓 名 祝立根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88 年 6 月 11 日 已取得的学位、获学位
时间、单位、学科专业 2011年6月获得安徽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学士学位 研究内容
摘要
由于细菌纤维素膜高的比表面积,高结晶度超精细网状结构弹性模量抗张强度H2SO4-PVA凝胶电解质或者浸渍有电解质溶液的无纺布作为分离器,并将两电极组装成电池。为获得制备电极材料最佳反应条件,本项目将研究实验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细菌纤维素膜与反应物质量关系等因素对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耐摩擦性能、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电池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利用织物起毛起球仪、电子织物强力仪、红外光谱 (FT-IR)、X一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XPS)、热失重分析仪(TGA)、场发射扫描电镜(FE一SEM)、四探针测试仪和电化学等分析测试、电池充放仪手段,对导电复合材料的结构、表面形貌、耐摩擦性能、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电池充放电性能进行表征,探索最优化的反应条件,推理以细菌纤维素为模板,冷冻界面聚合导电聚合物包覆细菌纤维素制备导电复合材料的原理。从而为进一步设计开发性能更为优异的导电功能材料、实现工业化和更大范围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科学依据。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主要参考文献
研究意义
可穿着电子是将纺织技术、电子技术相结合而开发出的一类新型电子产品,以其轻薄、柔性、可拉伸的特点在智能服装、可穿着显示器、新型便携式电源、嵌入式健康监测与护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3]。这种新型的电子技术需要与之匹配的低成本柔性换能/储能器件。然而,现有电荷存储器件(如电池)的硬质结构难以满足可穿着电子的要求。因此,发展轻薄的柔性换能/储能器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4-18]。
近年来,纸质柔性电池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芬兰ENFUCELL公司研制出了价格低廉的超薄纸质电池,由一面镀锌、另一面镀二氧化锰的薄层纸片组装而成,其厚度不到0.5毫米。然而,这种电池属于不可再充电的一次电池,无法多次循环使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Nyholm[5]将聚吡咯(PPy)包覆在自制的海藻纤维素纸上作为电极,以浸过NaCl水溶液的滤纸为电解质,制得了超轻、超快的纸电池,几秒钟即可完成充电。美国斯坦福大学Cui等人[6]以商业化的纸为基体,通过简单的涂膜技术制得了碳纳米管(CNT)/纸复合材料,其电阻可小于1Ω/sq,组装成的锂离子电池厚度仅300μm左右,能量密度达到108mW/g。以纸作为电极基底的柔性储能器件虽然具有一定的弯曲性能,但其拉伸性能非常有限,达不到可穿着电子的要求。
织物主要是由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经机织或冲压而成,具有结构多孔、柔性耐拉伸的特点,能够负载大量的电活性物质,被认为是制备可穿着电源的理想基底材料[7]。, 进而构成刚性的不溶性微纤丝;在微纤丝形成过程中, 有的区域中葡聚糖长链沿分子长轴平行排列,呈现一定的规律,形成高度有序的结晶区,其间又夹杂很多无序结构,形成交织的无定形区;多根微纤丝聚集形成原纤维进而成为棉纤维(如图所示)。这种结构有利于棉纤维吸收大量的水或其它极性溶剂(如单体、电解液),增加电活性物质与电解质的接触,从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目前,已有部分文献报道了将无机纳米材料(主要是CNT和石墨烯)复合于纺织品制备可穿着换能/储能器件[9]。代表性的工作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的Cui等人[8]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CNT分散在蒸馏水中制成特殊墨水,涂在棉织物上形成复合导电织物,由于棉织物多孔结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又能产生巨大的毛细管力,这样有助于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