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四、坯体在烧成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坯体在整个连续烧成中,其变化可分为几 个重要的阶段: 1 坯体残余水分蒸发阶段(室温~300℃) 2 氧化分解与晶形转变阶段(300~950 ℃); 3 玻化成瓷阶段(950 ℃ ~烧成温度); 冷却阶段(烧成温度~800 ℃ )。 * 五、烧 成 制 度 烧成制度包括: 温度制度、压力制度、气氛制度。其中温度、气氛制度根据产品而定,压力制度是保证前两者的重要条件。 1、温度制度包括升温速度、烧成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冷却速度; (1)升温速度的确定 室温~300℃ 30~70 ℃ /hr 300~950 ℃ 50~120 ℃/hr 950~烧成温度 30~50 ℃/hr * (二) 气氛制度与控制 1、气氛类型 A 氧化气氛(氧化焰): 指空气供给充分,燃烧完全时所产生的一种无烟而透明的火焰。燃烧产物中, B 还原气氛(还原焰) 指空气供给不充分,燃烧不完全时所产生的一种有烟而混浊的火焰。 * (三)压力制度与控制 压力制度是保证温度、气氛制度的条件。 1、窑内压力的类型 正压:指窑内压力大于窑外压力的条件; 负压:指窑内压力小于窑外压力的条件; 零压:指窑内压力等于窑外压力的条件; * 六、烧成缺陷及分析 1、变形: 表现特征为扭曲、歪斜、扁口、凹陷、不规则; 产生原因:熔剂量过大、装钵不正、泥料水分过大、器型设计不合理。 2、开裂: 表现特征为釉层表面同时出现大小不一的裂纹; 产生原因:器型设计不合理、坯体入窑水分过高、升温过急、收缩大。 3、起泡: 表现特征为釉面见细小泡,破损后成小黑点; 产生原因:釉面封闭后,氧化分解物难以溢出所致。 4、烟熏 表现特征为釉面全部或局部呈灰黑色,又称“吸烟”; 产生原因:氧化不足或还原过早、过强。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 * 5.2 陶瓷工艺 * 一、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特别是瓷器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美的艺术品,汇成了内涵丰富的陶瓷文化,并成为中国的国粹,永远值得后人敬佩和引以自豪。 * ※ 陶瓷制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是现代 工业的一大支柱; ※ 陶瓷是文化的结晶,是艺术的精华; ※ 陶瓷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标志; ※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世界物质文明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考证: 我国陶器的烧制已有近万年的历史. 而瓷器的出现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 * (一)陶瓷的概念 1、陶瓷传统的定义 陶瓷是陶器、炻器、瓷器的通称。 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粉碎、成型、煅烧等工艺过程得到的制品。 特点; 外型坚硬、耐水、致密、可人为造型; 在工艺上是经过锻烧而成的工艺岩石。 2、 广义陶瓷的定义 以传统陶瓷生产工艺方法生产的制品统称为陶瓷。 如:高温涂层材料、导电材料、钠灯管材料、高温结构材料。 * (二) 陶瓷的分类 1、陶 器 坯体烧结程度差,表面无光泽,胎体不透光,机械强度低,敲击声沉浊、断面粗糙、吸水率大于3,例如;陶盆、缸、罐、美术陶瓷其吸水率小于15%。 2、瓷器 吸水率小于1%、透光性好、坯体玻化或部分玻化、断面细腻、敲击时声清脆、制作精细; * 二、中国陶瓷发展概况 瓷器的发明和发展经历了从陶器到瓷器、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过程。 (一) 陶的起源 据考古出土的陶器为证: 1、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1973年发现)距今有7000年; 2、河北武安磁山出土陶器(1978年发现)距今有7500年 * 3、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出土的陶器距今有8500年; 4、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出土陶器更为古老,应将其再提前2000年; 显而易见,我国陶器产业应起源于1万年以前。 特征:红褐色居多、手工成型、坯体壁厚、造型不均、表面粗糙。 * (二)由陶演变为瓷的发展过程 1、彩陶的出现 仰韶文化 : 最为著名的是距今6000~7000年前,在河南渑池仰韶村的彩陶,陶器表面有几何图案、造型简朴、厚薄均匀; 此后,在陕西、山西、河北发现了其表面绘有精美图案并带文字的彩陶。 2、釉陶的产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