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新进展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掺杂/脱掺杂实现导体-绝缘体之间的转变, 且电位、PH、掺杂量等变化伴随颜色变化, ——可用于电显示 8.电显示材料 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高导电性导电聚合物 高强度导电高分子 可溶性导电高分子 分子导电 自掺杂或不掺杂导电聚合物、复合型聚合物、光电磁多功能聚合物等 高导电性导电聚合物 目前为止发现的导电高分子仍属于半导体的范畴,而未能到到真正的金属态 具有低能带能隙的导电高分子是实现“合成金属”的重要途径 在1984年Wudl等合成了聚苯并噻吩,其能带能隙只有1eV 杂环芳香族高分子的电导率往往高于非杂环芳香族的高分子。聚合物链的取向程度的提高也会大大的提高其取向方向的电导率 1987年,Basescu等合成了高取向度的聚乙炔,用碘掺杂后其电导率高达2?105S/cm,是目前所知道的电导率最高的导电聚合物之一 高强度导电高分子 通常化学合成的高分子常表现为没有任何力学强度的粉末。 得到高性能导电高分子膜材料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是电化学沉积法 低的聚合温度、强极性分子介质以及电化学惰性的电极材料有利于生成堆积紧密,性能良好的芳香导电高分子材料 清华大学的石高全等用纯的二氟化硼乙醇溶液做电解质,不锈钢片做电极在一定的电压下获得了力学强度超过铝的聚噻吩膜和高强度聚苯膜,在这一体系中还能获得厚度为400到500um的高强度导电聚合物板,它的抗张强度大大超过了一般的通用塑料 可溶性导电高分子 它可以更好地用于研究分子结构与导电性能之间的关系 可以很好地解决导电聚合物的加工成型问题 可溶性导电高分子可以由相应的溶液直接加工成膜或者纺成纤维 研制可溶性高分子的一个重要技术是在导电高分子链中加入柔软的长链,这一技术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高分子单体 分子导电 高分子的导电是在一个分子链上实现的 适当地控制分子链的结构,或者改变它的局部环境,一个分子的各个区域可能具有不同的导电行为 有可能制成“分子导线”、“分子电路”和“分子器件” 材料研究的未来 材料科学的主要发展是研究和开发新材料,目的是人工制造耐超高温、耐超高压、超高强度、高速信息传输和在常温下表现超导等特殊性能的材料。 今后材料科学将朝着高功能化、超高性能化、复杂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从分子原子层次上进行材料设计,按照需要设计和制备材料。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压电陶瓷 1942-1944年间,美国、日本和苏联的化学家发现了陶瓷材料钛酸钡(BaTiO3)具有压电特性,1947年首次应用于留声机的拾音器上,后来发展用于振动探测仪声波定位系统、点火系统、水中听音器等。 如今,锆钛酸铅(PbTiZrO3,PZT)已取代钛酸钡,成为现今最常用的压电材料。应用于高压发生器、超声换能器和声纳换能器、报警系统、电唱机等,最常见的是生产汽车安全气囊的传感器。 智能自修复材料 复合材料损伤类型 冲击损伤、疲劳损伤、环境损伤 材料自修复技术 材料表面保护的自适应、 能量输入的疲劳复效 、物质输入的裂纹自愈合 最常用的技术——埋植技术 埋植技术 在复合材料中预埋入内含粘接剂的微型结构,这种微型结构应该对材料的原有性能不产生影响。当复合材料内部产生微裂纹时,处于裂纹扩展前沿的微型结构在裂纹扩展力的作用下破裂,释放出粘接剂,把裂纹面粘接在一起,阻止裂纹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材料的自修复功能。 图1 内置胶囊仿生自修复机理示意图 (1)内含修复剂的微胶囊和催化剂分散于复合材料基体中; (2)发生裂纹后使微胶囊破裂,修复剂流出渗入裂纹; (3)流出的修补剂来修复裂纹或者催化剂促使材料内部产生化学反应而修补裂纹。 微型结构常采用微胶囊或空心玻纤 如:1994年,美国Illinois大学的Carolyn Dry将空心玻璃纤维埋入混凝土中,纤维内注入缩醛高分子溶液作为粘接剂。在外力作用下基体开裂时,空心纤维断裂,粘接剂流出并进入裂纹面,固化后把裂纹面粘接在一起,阻止了裂纹的继续扩展。 在日本,以东北大学三桥博三教授为首的日本学者将内含粘接剂的空心胶囊掺入混凝土材料中,使混凝土裂缝重新愈合。 微胶囊材料:膜材、芯材 智能复合材料胶囊使用的膜材多为高分子材料,如:环氧树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丁二烯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