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检测课件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2 临床应用价值: 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 可用于大规模的人群和产前筛查 指示目前疾病的活动程度 可作定量试验,用于疗效观察,早期梅毒经有效治疗后,抗体滴度会下降,並转为阴性,如抗体滴度不下降或下降缓慢或下降后又上升,说明治疗失败、复发或再感染。 晚期梅毒可自然转阴。 材 料(以RPR为例) RPR试剂盒:含RPR抗原;直径为18mm圆圈的特制白色反应卡片;标准针头(60±1滴/mL);RPR试验结果图片。    其他:水平旋转器。 定性试验 a. 吸取0.05 mL血清或血浆加于卡片圈内,并均匀地涂布在整个圈内(每张纸卡有10个或12个反应圈);   b. 将抗原轻轻摇匀,用标准针头吸取抗原,每个标本加1滴抗原;   c. 将卡片置水平旋转器旋转8 min;   d. 立即在明亮光线下观察结果。 结果   中到大的黑色絮状物,液体清亮 3+~4+ 强阳性   小到中的黑色絮状物,液体较清亮 2+ 阳性   小的黑色絮状物,液体混浊 1+ 弱阳性   仅见活性炭颗粒集于中央一点或均匀分散 - 阴性 定量试验 RPR定量试验与TRUST试验相同。 a.在圈内加入0.05 mL等渗盐水(一般作6~8个稀释度)勿将盐水涂开; b. 吸取0.05 mL血清或血浆作系列稀释(1:2~1:64),当稀释到最后的第6孔时,弃去0.05 mL稀释液。从第6孔起将血清稀释液涂布整个圈内,再涂布第5孔,依此向前到第1孔。 c. 滴加抗原,旋转时间、速度和观察结果同定性试验。 RPR试验结果 (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方法有: 1.TPH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2.TPP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3.FTA-ABS(荧光抗体吸收试验) 4.TP-ELISA(免疫吸附试验) 5.TP-WB-TP和TPLA(蛋白印迹试验) 方法简便,结果易读,适用于大量标本的检测。 FTA-ABS试验是“金标准”试验,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不能作为观察疗效 优点:特异性高, 对非特异性试验进行证实 缺点:不能区分是新发感染或治疗后, 通常终身持续阳性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 原理:TPPA试验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此致敏颗粒与人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可见的凝集反应。明胶颗粒为玫瑰红色,便于肉眼观察结果。 材 料(以TPPA为例) a. TPPA试剂盒:含蒸馏水(标记A),用于溶解致敏颗粒、未致敏颗粒和质控血清;标本稀释液(标记B),用于稀释血清标本;致敏颗粒(标记C),冷冻干燥品,用前30 min按规定量加A液溶解并混匀;未致敏颗粒(标记D),冷冻干燥品,用前30 min按规定量加A液溶解并混匀;质控血清(标记E),冷冻干燥品,用时按规定量加入A液。 b. 其他:U型微量反应板;微量加样器 (25μL );微量滴管 (C和D管);移液管 (微量移液管和刻度滴管);微量板振荡器。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 试验前试剂应恢复到15℃~30℃。 a. B液加至微量反应板孔内,第1孔100μL, 第2孔25μL,第3、4孔各25μL; b. 取血清25μL加至第1孔,混匀后取25μL 至第2孔,混匀后取25μL至第3孔,混匀后 取25μL至第4孔,混匀后弃去25μL。 c. 第3孔加D液(未致敏颗粒)25μL, 第4孔加C液(致敏颗粒)25μL; d. 将反应板置振荡器振荡30 s; e. 置有盖湿盒,15~25℃避光孵育2h后, 观察结果。 定量试验 a. 加B液至微量反应板孔,第1孔~第4孔与定性试验相同,第5孔~第10孔各加25μL; b. 取血清25μL加至第1孔,如定性试验稀释方法,从第2孔~第10孔混匀,混匀后第10孔弃去25μL; c. 第3孔加D液25μL,第4孔~第10孔各加C液25μL; d. 以后步骤同定性试验。结果以最高血清稀释度能产生阳性反应的稀释度为抗体滴度 结果颗粒光滑覆盖整个孔底,有时边缘有折叠 阳性 4+ 颗粒光滑覆盖大部分孔底 阳性 3+ 颗粒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颗粒环 阳性 2+ 颗粒光滑集聚覆盖孔底,周围有一明显颗粒环 阳性 1+ 颗粒沉集孔底,中央形成一小点 可疑 ± 颗粒紧密沉积孔底中央 阴性 - 报告方法 a. 阳性报告:定性试验,血清在1:80以上稀释度与致敏颗粒发生凝集反应(1+或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