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要点解析.doc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要点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际铁路对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 ——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 崔鹃鹃 【摘要】城际站点发挥了一个“放大器”的功能,为城镇提供新的区位优势,推动地区的集聚与扩散,成为空间发展的新触媒。以昆山市巴城镇为例,指出对外交通具有决定经济地位、推动职能完善及空间的优化等主导影响力。最后,从产业、人口、交通、资源等四个层面分析阳澄湖城际站建设对巴城镇空间格局的影响,并以此提出巴城镇空间结构模型和发展设想。 【关键词】城际铁路;设站城镇;空间格局;巴城镇 中国的城际铁路(以下简称城铁)的建设始于2008年8月通车的京津城际铁路,之后进入高速发展期。基于其突出的比较优势及我国城镇发展的实际,陆续规划了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长株潭、成渝、中原、武汉、关中、北部湾、海南、海峡西岸群等11个区域的城际铁路,。注重城市组团之间、城镇群内小城市及重要城镇的中短途连接,注重构建都市圈之间和内部城际客运系统,与周边城镇群的良好对接,为提供新的区位优势,使其参与到区域分工。“城镇政体理论”(Urban Regime Theory),政府、市场、社会是影响城镇空间发展的三大主体。在城铁,政府通过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调配资源使用权,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资金筹备和资源投入,并在公共权力的使用上争取社会的积极支持,从而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镇增长联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城镇空间。因此, 图1 设站城镇区位条件改善概念图 城际铁路以其高效的运营速度,为其提供新的区位优势,成为引发城镇循环开发的重要诱导剂和强大触发力。为城镇与相邻城市既有关系的转变提供契机,在大运量交通的支撑下,城镇与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推动城镇产业、就业、居住和基础设施在空间上的结构调整,对城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产生强烈的吸引作用,对高附加值、高科技、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聚作用。城际站对产业的吸引仅是集聚作用发挥的初始,其内聚力通过成本的节约、利益的增长推动其集聚效力向更大尺度的空间扩散。在这种集聚与扩散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站点地区规模不断另一方面站点与周边地区、中心城镇的联系得以增强,导致设站城镇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因此,城际站点是设站城镇重要的新集聚因子,从本质上引导着城镇空间的发展。交通方式转变与巴城镇空间演化关系解析(1)水运四通八达, 巴城地区自古河道纵横交错,水上行船四通八达,水运是该地区早期对外主要交通方式张家港、西杨林塘昆山、常熟、太仓、上海。 巴城历来是沪虞、苏太的通衢,昆北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商业繁华重镇。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廉价的航运成为货物运输的优良通道,巴城冲破单一农业经济束缚,走农工副综合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以纺织、建材、轻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镇,成为长三角洲对外开放卫星镇之一。 ()集镇逐水而兴,三镇离散分布 巴城依水而筑、借水兴城,集镇空间形态与水系走向不谋而合。集镇沿着张家港、西杨林塘交汇处蜿蜒就曲发展,而巴昆公路的通车使得集镇追路向南拓展,团块状的空间形态逐渐形成。 而巴城、石牌、正仪三镇在空间布局上呈现离散孤立发展之势。首先,水运以速度慢、气候影响力强等天然特性决定了其难以为继三镇之间的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其次,三镇对外水运航道各成体系,巴城以张家港、杨林塘为主要航道,石牌有七浦塘、茆沙塘,而正仪则依赖于北部娄江,三镇围绕其各自的水系封闭式发展;,陆路交通修建多以支线为主,难以整体改善巴城、石牌、正仪三镇之间的日常联系,因而三镇地理位置上虽近在咫尺,联系甚微,空间上总体表现为零散分布的局面。(1)双线公路格局, 20世纪90年代初期,昆山市全面实现市域乡镇公路的“灰黑化”,巴城镇形成双线格局。由新型工业镇转变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新型旅游城镇,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龙头旅游业为主导工业为支柱的国民经济新格局。但由于巴城旅游开发起步较晚,且其所处区域的旅游资源同构性较强,巴城尚未形成旅游品牌效应,一直处于周庄、锦溪、淀山湖等南部水乡古镇发展阴影区内。 ()双中心现端倪,三镇等级分化 阳澄湖沿岸形成新中心,以城镇和旅游度假区为中心的双中心格局初见端倪三镇之间的关系。正仪作为同在阳澄湖沿岸的城镇,多种交通方式沪宁铁路、312国道组合加持推动经济的发展对于阳澄湖的旅游开发相比巴城也略高一筹;而石牌。总体来说,三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但更多表现出相互竞争,形成正仪最强、巴城次之、石牌最弱的等级分化 图3 1996年巴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图 图4 1996年三镇空间关系图 2.3快速交通时代的巴城空间发展 2003年巴城镇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巴城镇、石牌镇建制,以原两镇行政区域和原正仪镇娄江河以北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巴城镇。(1)十字骨架 90年代后期,巴城交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高速公路成为区际联系的重要纽带,镇域内苏昆太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形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