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成果登记号:
1492014Y0007
项目名称
喀斯特地质生态系统退化景观恢复原理与应用研究
候选人
李玉辉、沈有信、梁永宁、刘文耀、周林春、王云龙、张智英、俞筱押、杨光荣、 Cingdy Tang
候选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石林地质公园管理局
推荐单位(盖章)
云南省教育厅
推荐专业(学科)评审委员会
地球科学国土资源利用
项目所属学科1
17099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项目所属学科2
18044 生态学
项目所属学科3
17045 地理学
主题词
喀斯特,溶痕生境,繁殖体,地质生态,景观恢复,世界遗产,地质公园
所属国民经济行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任务来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计划下达单位/部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科技厅
计划名称和编号
《石林景区地带性植被景观恢复的生态学评价与景区栽培植被乡土化技术研究》(2002C004Z)(2002.10-2005.12)、《喀斯特退化地质生态系统保护地的景观恢复机理研究》(2008.01-2010.12)
项目开始时间
2002.10
项目结束时间
2010.12
密级/期限(年)
定密机构
成果应用于生产时间
2004.10
成果应用单位
数量
6家
成果类别
应用基础类
授权发明
专利(项)
2
授权的其他
知识产权(项)
24
二、项目简介
(限1000字以内)
科技进步奖应包含项目主要技术内容、授权专利情况、技术经济指标、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等内容。
喀斯特地质生态系统退化景观是指因为人文原因造成景观要素的退化过程与现象,而恢复就是逆转其退化过程与现象。云南石林是世界典型:1890s后期退化严重,1931年因“独特石林地貌”建石林公园,1990s初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因自然性退化未果。如何保持地质地貌景观价值,又使恢复植被与之适配?这种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间的协同保持恢复是喀斯特地质生态未曾开展过的研究和实践。项目获得突破。
1.溶痕生境是地质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桥梁,溶痕生境中繁殖体类型和数量影响植物更新策略。溶痕生境分为溶蚀廊道、溶槽、溶蚀溶沟、溶坑、溶蚀石堆、石牙等6 种。溶蚀廊道物种数最多(30.2%,73种),其次裂隙溶沟(22.7%,55种),溶坑(20.2%,49种)、溶蚀石堆(14.9%,36种)、溶槽(12.0%,29种);溶蚀廊道植株个体数也最多(44.56%),其次裂隙溶沟(12.78%)、节理溶沟(9.74%),其它(0.51%)。溶痕生境中的萌生植株以灌丛为最高,向两极减少;溶痕生境中具实生苗的物种数随群落退化而递减。持久性土壤种子库、非持久性土壤种子库和无性繁殖体是退化景观恢复的种源。保护石林喀斯特使溶痕生境中的无性繁殖体萌生并生长成熟,增加种子繁育体,繁殖体类型和数量增加使退化植物群落逐步恢复,景观自然性恢复,景观吸引力增强,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
2.不同恢复或重建方式影响恢复群落的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持续恢复、群落抗干旱潜力与持续恢复潜力,自然恢复群落优于人工群落;选择合理的乡土树种组合与恢复方式,会避免极端事件(干旱、火灾、虫害等)干扰后的再次严重退化,实现植物群落持续恢复。
3.退化景观的持续性恢复需要构建植物群落垂直结构层上的持续更新与水平结构上的关键种群种源的持续扩展景观格局,保护残留自然植被与营造乡土植物种源岛是其基础。
4.筛选出石林地区9种适配植物群落、35种适配乡土植物、8种荒山绿化造林物种及繁育技术,培育了24种乡土植物苗木。
5.在云南石林、贵州荔波、澄江化石地开展了1087.48km2的分级分类分片管理,3.172km2的建筑迹地、矿山迹地、退耕还林坡地植物群落恢复与重建、九乡景前区景观重建与恢复。为三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持续管理做出突出贡献,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提供示范工程。云南石林和澄江化石地增加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854亿元;石林和九乡三年新增经济效益37640万元,税收新增3038万元。
6. 项目取得了两项技术专利;期刊发表论文 20篇,被引用次数190次;SCI源刊论文4篇,在SCI数据库中被引用11次,其他引用16次。
三 、候选人及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候选人排序 姓名 性别 职称 单位 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1 李玉辉 男 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 设计项目与组织实施;完成创新点1、2、4、5,参与创新点3;具体:(1)揭示喀斯特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恢复的机制与实现途径;(2)设计退化景观恢复的多功能指标评价体系并实施,揭示喀斯特退化植物群落恢复受恢复方式和物种组合影响;(3)提出并实施喀斯特植物群落恢复系列抗干旱能力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