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投资银行发展模式 教学目的及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投资银行的两种主要发展模式—分离型模式和综合性模式的特点、利弊及适用条件,了解投资银行发展的新趋势,把握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一节 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概述 第二节 世界投资银行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节 中国投资银行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一节 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比较 综观各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程,其模式不外乎两种;其一是以美、日、英为代表的分离型模式;其二是以德国为代表的综合型模式。 一、 分离型模式(分业经营) 1.分业经营就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通常所说的分业经营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分离,有时特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分离。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制度被称作分离银行制度,或专业银行制度。 ----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分离 ----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有效控制风险 2.典型代表国家:美国、英国、日本 第一节 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比较 (1)美国 1929年10月19日经济危机开始,用立法限制企业合业经营: 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1934年《证券交易法》 1939年《信托契约法》 1、商业银行可以买卖政府的公债 2、商业银行可以用自有资本的10%购买股票和非证券的债券 3、商业银行不得动用客户存款进行上述业务 4、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信托业务代理客户进行证券投资及买卖 第一节 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比较 (2)英国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虽然英国实行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但其却没有像美国和日本那样对业务进行严格、明确的划分。 (3)日本 分离型模式的典型国家。但是它并不是在30年代大危机之后,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将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明确分开的。 简而言之,分离型模式的最本质特点就是通过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从而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达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分业经营型投资银行运作模式的要点是: 1.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准经营股票发行与交易业务,投资银行不准经营信贷业务; 2.投资银行的经营活动集中由政府任命的证券监管部门监管,而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由中央银行监管。 分离型模式在上述三国实行了几十年之后,于80年代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业务范围严格区分的分离体制已经严重弱化,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界限已日渐模糊。 第一节 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比较 二、综合型模式(全能型模式或混业型模式) 1.混业经营型模式,是指在法律上允许同一家金融机构可以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相互之间在业务上并没有法律上的限制。 2.典型代表国家:最典型的是德国。除了德国之外,还有瑞士、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欧洲国家。 3.混业经营发展的内在原因 (1)现实中的相互渗透 (2)金融业务创新的冲击 (3)相关理念的更新 4.特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银证)混业经营(合业经营),混业管理(合业管理)。 第一节 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比较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 (一)分离型模式的利弊分析 1.优点: 降低金融体系的风险 有利于维护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 促进专业化分工 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 2.缺点: 它限制了银行的业务活动,从而制约了本国银行的发展壮大,严重影响和削弱了本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例:美国的投资银行在与德国或瑞士的全能银行交锋中经常处于下风。 第一节 投资银行发展模式比较 (二)综合型模式的利弊分析 优点: 有利于银行实行规模经营 有利于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 有利于促进银行间的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缺点: 有可能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很大的风险 连锁反应,信用危机 结论:从上述两种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分业经营型投资银行运作模式有益于银行体制的安全和稳定,混业经营型投资银行运作模式则更注重效率,选择采用何种运作模式,实际上是在安全和效率之间作取舍。 第二节 投资银行发展的新趋势 一、投资银行发展环境的新变化 二战之后,美国及至世界的银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已远非制定1933年银行法时的金融环境可比。 这种情况下,金融自由化的概念应运而生,不仅包括资本流动的自由化、金融机构的自由化,更包括业务范围自由化,即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可以相互渗透。 20世纪9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1989年在世界关贸总协定(GATT)进行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提出了有关一般服务业的游戏规则问题。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之后,金融服务业问题便被提上日程。现代社会对金融业的要求是提供便捷的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而金融控股公司是最能满足这一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