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考古之昙石山(7页)详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Shop/47.shtml 旅游考古――昙石山:福建的古文化摇篮 欧潭生文 祝敏松图   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文化,以福建福州闽侯县昙石山遗址为代表,以闽江中下游为中心,连接闽台两省,是福建古文化的摇篮,是先秦闽族的发源地。昙石山遗址于1954年1月被发现,近50年来经过八次考古发掘,省文化厅在第八次考古发掘的现场修建了“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并于去年6月正式开馆。这是我省第一座大型考古遗址博物苑,占地40多亩,位于闽侯县城,北临福建林学院,南靠闽江边荔园度假区,距福州市区23公里。   馆内展出1954年以来昙石山遗址八次考古发掘的珍贵文物和图片资料,是我省原始社会昙石山人劳动生息的缩影;黄土文化展览厅,展现奴隶社会先秦闽族精美的仿铜印纹陶器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在考古遗址厅,第八次发掘的30余座墓葬、陶窑和壕沟等考古遗迹和文物按原貌展出,使观众有亲临考古现场之感。模拟考古厅,可让观众自己动手参与考古实践———在半地穴式的草房中坐一坐,体验远古先祖荜路蓝缕的艰辛;在复原的原始社会陶器作坊中亲自动手烧制成的仿古陶器,是最好的纪念品。     中华第一灯     考古发掘现场   出土的玉珏   相关链接   昙石山“中华之最”   中华第一灯 在125号墓葬中,墓主人头顶放置一件陶器。此陶器造型十分奇特,为全国罕见。它通高0.286米,腹径0.15米,为泥质灰陶,表面残存黑色陶衣,下半部为壶形,上半部为圆锥形柄。柄与壶交接处有一椭圆形孔。据日本庆应大学名誉教授江坂辉弥先生介绍,这种陶器在日本长野县绳纹时代出土了十几件,被命名为“灯”,还残存有烧剩的灯芯草和烟炱。而四五千年前的昙石山人就已使用如此精美的陶灯,堪称“中华第一灯”。这种灯手屋柄部可自由挪动,灯孔朝里可挡风,灯油倒入浅盘可自动熄灭,设计非常合理,出土时,陶灯放在墓主人头顶,类似北京十三陵定陵中的“长明灯”,故有人称之为“东方第一神灯”。   昙石山人颧骨 1999年11月,我国鉴定古人类骨骼的权威、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潘其风教授来昙石山鉴定昙石山人骨骼。其中137号墓主人为25岁左右年轻女性,其“左侧颧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下方之颧骨块被称为‘日本人骨’”。也就是说,现在日本人大部分有这块颧骨。日本文化不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连日本人种也要追溯到昙石山人。因此这块被现代解剖学称之为“日本人骨”的颧骨块,应改称为“昙石山人颧骨”。   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 在昙石山考古遗址博物馆的殉狗坑旁,夯土祭祀台上发现了一件印纹陶罐,它是典型的黄土文化,距今3000多年。与这件陶罐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原始瓷罐和四件原始瓷豆。这批原始瓷器均施青绿色釉,虽然釉滴不匀,但这是中国最早的上釉技术,为我国瓷器上釉史提供了最原始的实物资料。   殉葬男奴竖立坑为中国罕见 在奴隶陪葬坑中,殉葬男奴D竖立坑中,粗壮的大腿骨和脚趾清晰可辨,显系活埋时挣扎所致,反映了3000多年前奴隶殉葬的残酷,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英雄气概。   从18件陶釜追溯福州人爱喝汤的饮食文化在131号夫妇合葬墓底下,又发现一座墓,墓中有陪葬陶器29件,其中大大小小陶釜共有18件,这在全国新石器时代墓葬中也是仅见。陶釜相当于现代的砂锅。由于昙石山人住处靠江靠海,河鲜和海鲜不能混煮,必须分门别类清炖出来才合口味。因此可以说,福州人爱喝汤的饮食文化,早在四五千年前昙石山人中已经形成。这是源于水土、气候、烹饪河鲜海鲜的特殊需要。   提线陶簋 在考古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