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现代史)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政治部分) 必修一 专题四 、专题五 第1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②“全面夺权”的展开,各级党政机关遭到破坏,社会秩序遭严重破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2)深刻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斗争问题;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的建设 1、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1)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制建设的方针;平反全国各种冤假错案;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2)民主制度的建设完善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的进一步完善:1982年,确立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984年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建立:1998年,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五、“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 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方针提出: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一国两制”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是完成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③“一国两制”的内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④实践:1997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七九停炮(1979年)——三十年来真正停火 ②八七开放(中央政府提出“三通”台湾政府允许探亲、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历史性变化 ③两会成立(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 ④九二共识(一个中国)(1992年) ⑤汪辜会谈(1993年) ⑥胡连会见---60年后再握手(2005年) 第2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②人民政权的巩固;③现代工业基础薄弱,门类残缺不全; (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基本任务: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二是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 (4)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把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结合。 一五计划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重工业基础薄弱;②国际形势严峻,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③苏联工业化的影响。 (5)工业化的成就:鞍钢三大工厂、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一五计划经济指标顺利完成的原因:①一五计划的制定符合实际;②全国人民巨大的建设热情;③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④苏联的援助; (6)“一五计划”的意义 ①标志着我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 ②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①时间:1953——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 ②内容: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组织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③实质: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④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3、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956-197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 背景: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②一五计划顺利进行,工业化建 设成果显著;③中共吸取苏联教训,开始探索本国建设道路。 内容:①指出主要矛盾: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②确定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中共八在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和正确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未能坚持下来。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反映了党和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但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直接导致了“大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