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培训教材分析报告.ppt

2014年度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培训教材分析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风险控制 一、风险控制顺序 二、事故预防的“3E”原则 三、防止事故发生的工程技术措施 四、 应急管理 五、常见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的问题点 在决定控制方法或考虑变更现有控制方法时,可按下列优先顺序以便降低风险性:消除 替代 工序控制标识、警示、管理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用品。 一、风险控制顺序 原有的危化学品仓库 取消化工库,改为空桶存放点 减少油库的储存量 工程/程序控制 警示标志 个体防护 二、事故预防的“3E”原则 海因里希提出了防止工业事故的四种有效的方法,后来被归纳为众所周知的3E原则,即   (1)Engineering——工程技术   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的安全;   (2)Education——教育   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使职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安全生产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   (3)Enforcement——强制   借助于规章制度、法规等必要的行政、乃至法律的手段约束人们的行为。 三、防止事故发生的工程技术措施 直接安全技术措施:生产设备本身具有本质安全性能,不出现事故和危害。 间接安全技术措施:若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为生产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间接安全技术措施也无法实现时须采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措施,警告、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或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若间接、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仍然不能避免事故、危害发生,则应采用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个人防护用品等来预防、减弱系统的危险、危害程度。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措施常常是综合使用的。 四、 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减少事故损失的管理方法的之一,虽然它不降低风险等级,但可以有效减少事故损失。在危险源控制过程中其实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现场应急管理程序有效,可以大大降低事故损失甚至杜绝事故发生,也就是间接降低事故风险等级。 五、常见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的问题点 1)危险源辨识不充分—作业活动及相应危险源过于粗略 首先,如何对作业活动进行分类,是能否充分识别危险源的前提条件。实际上大部分认证组织在识别危险源时对作业活动的划分是非常粗略的,这样在识别危险源时,就可能造成部分危险源被遗漏的情况。 其次,选择一种合适的辨识与评价方法,也减少遗漏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2)危险源辨识不充分—未识别出非常规活动中的危险源 非常规活动中的危险源是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最容易忽略的内容,而根据近年来很多企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相当一部分的安全事故都是在组织的异常作业活动中发生的,所以识别出异常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对安全事故的预防,规避认证风险,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识别不充分的根源在于对什么是异常活动理解不清,认识不到位。 3)危险源描述过于抽象 如:相关方来访 建议:清楚地表述危险源,首先要明确其危险、危害因素及造成的后果,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最后以名词+动词的形式或短语的形式为宜。例如:叉车超速行驶、货架疲劳断裂等 4、重识别轻评价、轻控制 危险识别方法很多,粗劣计算有10种之多,往往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就显得眼花了乱,在识别上花工夫。 但在识别出后风险,在评价上仅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进行评价,在重大风险上并没有灵活运用一些刚性指标。 在控制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就更少,一些控制措施并没有按照GB/T 28001-2011 要求从消除;替代;工序控制;标识、警示、管理控制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这一控制顺序来降低风险,而是哪种控制方法简单选择哪种,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上不追求。 谢谢! *     ——此活动是指不仅记录体验过的,还要记录认为是危险的内容,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此来提高作业者危险预知能力。 发生源 虚惊事件发生 报告 调查 整改 消 除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及时记录,制定对策。 ?利用晨会传达信息,班组内共享并积累信息。 ?查明真正的原因,能够对策的马上行动。 ?有效运用改善提案和KYT。 体感型 预测型 不允许对提出“吓一跳,冒冷汗”记录的员工进行考核,反而应该进行鼓励。现行制度中与之有冲突的地方应进行修订。 ——安全管理者/监督者进一步思考:对首次“违章”是否抓到就要进行处罚,应给予其改正机会 重点之一:虚惊事件的挖掘 要点: ⑴在晨会等上传达灾 害内容 ⑵在班组内若有类似 作业的话,实施相应 对策 ⑶让每个人确认并在 事故快报上签字,彻 底落实下去 ⑷实施换做自己场所 的危险预知训练 目 的: ——让班组全员了解公司内及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