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火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清热药 “火”、“热” 的病理改变 概述 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药性特点: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概述 分类: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凉血药 4.清热解毒药 5.清虚热药 1.清热泻火药 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大汗出、大烦渴、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热证。 2、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口苦、阴囊湿疹、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尿少等,大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肌肤湿热之湿疹、关节肿痛,以及湿温病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等。 3 、清热凉血药 主治血热证。温病热入营血可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或见多种出血现象,舌质红绛。内伤血热证可见心烦,少寐,手足蜕皮,毛发脱落,月经先期量少,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 4 、清热解毒药 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热毒如咽喉肿痛、痢疾、肺痈、肠痈等,外科热毒如疮痈、丹毒、痄腮等,此外如毒蛇咬伤、癌症等均有治疗作用。 5 、清虚热药 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之夜热早凉、手足抽蠕、神疲倦怠等。也可用于小儿疳热等。 概述 选药及配伍: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2.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3.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概述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气。 病原微生物感染。 炎症反应。 免疫失常。 发热、疼痛、中枢症状。 抗病原微生物* 抗毒素* 抗炎 解热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 概说 含义:本类药性多苦寒或甘寒,具有较强的清热 力,能清热泻火,用于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 适应证:本类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适用于邪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等气分实热证。 此外,因各药归经不同,还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石膏 《本经》 [来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2SO4·2H2O)。 石膏 《本经》 【性能】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敛疮生肌。 石膏 【临床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本品性味辛甘寒,性寒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治温热病气分实热,症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 本品善清泻气分实热,配玄参等,可治温病气血两燔,症见神昏谵语、发斑者,如化斑汤(《温病条辨》)。 石膏 【临床应用】 2. 肺热喘咳证。 本品辛寒入肺经,善清肺经实热,配止咳平喘之麻黄、杏仁等,可治肺热喘咳、发热口渴者,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石膏 【临床应用】 3. 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 本品功能清泻胃火,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配黄连、升麻等药用,如清胃散(《外科正宗》); 若治胃火头痛,可配川芎用,如石膏川芎汤。 取本品清泻胃热,配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可用治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证,如玉女煎(《景岳全书》)。 石膏 【临床应用】 4.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本品火煅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作用。 用治溃疡不敛,可配红粉研末置患处,如九一散; 用治湿疹瘙痒,可配枯矾用,如二味隔纸膏(《景岳全书》); 用治湿疮肿痒,可配黄柏研末外掺,如石黄散; 若治水火烫伤,可配青黛用,如牡蛎散(《外台秘要》)。 石膏 石膏 【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打碎先煎。内服宜生用;煅石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