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IC 2001 年国际血栓止血学会 DIC 专业委员会将 DIC 重新定义为:DIC 是不同原因所造成的,以血管内凝血激活并丧失局限性为特征的获得性的综合征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DIC DIC 来自或引发微血管损伤,严重时将导致器官衰竭 对凝血的影响是从高凝开始,持续的高凝造成凝血物质耗竭,发生血液低凝 被称作“消耗性凝血病” 实验室指标: 凝血因子减少:BPC、Fig、出凝血时间 继发纤溶:FDP、D 二聚体、3P实验 DIC的治疗 去除病因及诱因---最根本有效的治疗 抗凝治疗---阻断病理过程 补充被消耗的凝血物质: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 DIC时存在纤溶亢进的证据,但不主张进行抗纤溶的治疗,因为与大量产生的纤维蛋白血栓相比,患者的纤溶能力实际上不足 脏器功能支持 评估实验室指标并调整治疗方案 DIC抗凝治疗 原则:早期应用,疗程足 肝素仍是首选 近年主张低剂量:成人6000-12000U/d,约300-600U/h,连续静滴,直至DIC完全控制 常规检测APTT,维持其在正常对照1.5-2.5倍 每8h复查实验室指标,评估疗效并调整治疗方案 DIC results in microvascular thrombosis, hypoperfusion, and subsequent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nd death Who ? Timing?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2年版)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2011 SISET 意大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和治疗指南 意大利血瘀血栓学会(SISET, Italian Society for 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2009 BCSH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CSH, 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 2009 日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治疗专家共识 2001 ISTH 科学与标准委员会通信: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定义、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及评分系统的意见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ISTH评分 在血栓形成为主要矛盾的DIC患者,如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末端缺血所致的暴发性紫癜或皮肤血管梗死等应使用治疗剂量肝素 在血栓与出血危险共存的患者,应连续输注UFH 10U/kg.h 在重症或无出血的DIC患者,推荐使用预防剂量的UFH或LMWH,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DIC抗凝治疗 In patients with DIC we do not suggest the use of 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 except for thromboembolic prophylaxis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who do not have active bleeding (grade D) In patients with DIC we do not suggest the use of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LMWH) except for thromboembolic prophylaxis in patients at high risk who do not have active bleeding (grade 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Guidelines of the Italian Society for 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SISET) DIC抗凝治疗 DIC的抗凝治疗应在处理基础疾病的前提下,与凝血因子补充同步进行 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为肝素,主要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一般连用3~5 d。 适应证: DIC早期(高凝期) 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呈进行性下降,微血管栓塞表现(如器官功能衰竭)明显者 消耗性低凝期但病因短期内不能去除者,在补充凝血因子情况下使用 除外原发病因素,顽固性休克不能纠正者 禁忌证: 手术后或损伤创面未经良好止血者 近期有严重的活动性出血 蛇毒所致DIC 严重凝血因子缺乏及明显纤溶亢进者 DIC抗凝治疗 DIC抗凝 出血 血栓形成 小剂量肝素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