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复习(页)解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翻译下列句子: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是亦不可以已乎?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6)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9)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按要求填写句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 (4)承上启下,从人们熟知的生活现象谈起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7)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3.本文文字用鱼比喻 ,用熊掌比喻 ,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 。文中还把 和 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 更宝贵的东西,就是 ;也有比 更可怕的东西,即 。 4.孟子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又是怎样论述观点的?比喻论证的好处是什么?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第2和3段中,作者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请写出这两个事例: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8.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 9.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10.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11.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12.本文中,“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一句,从侧面反映出了孟子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与此同时,在孟子看来,即使是出于用之于民的目的,也不能“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你认为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1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2.翻译句子。 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甲乙两文共同特点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____________ 的观点。甲文则用____________论述了___________的观点。 4.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指出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3.《鱼我所欲也》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体现两个主人公共同的价值取向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A 断子之足 醉翁之意不在酒 助词,的 助词,的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或以钱币乞之 代仲永的诗 D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往 助词,的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 代词,代老师传授的知识 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C 诲女知之乎 投诸渤海之尾 A 助词,的 给你天下,但要杀了你,你做这件事吗? 万事莫贵于义 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而取义 “义”的内涵是指正义。(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 对比阅读2: 【甲】 鱼,我所欲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