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启蒙思想.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梁启超启蒙思想.ppt

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府 ——梁启超 人物简介: 生平履历: 政治主张: 万木草堂—— 维新运动— 1895年春,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7月3日(五月十五),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1905~1907年,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达到高潮,梁启超作为改良派的主将,遭到革命派的反对。 撰文反对复辟帝制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积极参加反袁斗争,为护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把持的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忧国醒民——启蒙的缘由(国内) 在梁启超看来,造成此种局面乃是由于二千年以来的习惯和信仰所形成的现今全国上下智慧不开、思想闭塞,再加上“民不知有国,国不知有民。对于此,他列举了国民具有的奴隶性、依赖性、爱国心薄弱、愚昧、柔弱不武、墨守成规、不思进取、虚伪、缺乏公德等劣根性。而形成劣根性的根源在于国人缺乏近代西方国家国民所具有的智慧,只要国人有了智慧,一切劣根性便会消除。因“有智慧则能长其志气。有智慧则能增其胆识,有智慧则能生其实力,有智慧则能广其谋生之途,有智慧则能美其合群之治。集全国民之良脑,而成一国脑”。于是,启蒙而新民在思想动机上应运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梁启超(1873-1929) 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两三岁,母亲教识字。 四五岁,祖父教《四子书》、《诗经》。 六岁,和父亲学习中略史和《五经》。 九岁,为人千言。 十二岁,秀才。 1887年,在广州学海堂学习。 1889,十七岁中举人。 1890年,在上海接触西学,秋季拜师康有为(长兴学舍-万木草堂)。 1895年5月参加公车上书,步入政坛。 1895到1898发起并领导维新运动,主要以办报为变法维新运动手段。 1898年戊戌政变,逃亡日本,继续办报。 1912年回国,后组织进步党,对抗国民党。 1915年撰文反对复辟帝制。 1917年结束政治生涯。 1918年游历欧洲,。 1920年回国任教。 1929年病逝。 辛亥革命前,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实现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效仿英国的建立君主立宪制,已走向富国强民之路。 失败后,梁积极的投身革命,支持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运动,反对封建帝制,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康有为在万木草堂拜师康有为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 梁启超的一封电报,意外的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8年,一战结束,中国如愿成为了战胜国。次年,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日本接受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合法要求。要求中国在合约上签字,以实现山东权利的合法化。 梁启超后来知道了事情的全部,并获悉中国代表将在和约上签字,他奔走相告,极力反对,同时致电国内好友林长民。电文如下:“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万勿署名,以示决心”。林长民在四月三十日接到电报后,写成了《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于五月三日公开刊了出来。他在文中写道:“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与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甚为悲壮。次日,北京大学即召集在京的14所学校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拟电文要求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当天下午,5000多学生遂上街游行请愿。“五四”运动就此爆发,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蔓延至全国。,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