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永葆清廉本色 一条主线: 守住清廉底线 构筑幸福人生 三个关键词:清廉·公务员·幸福 主要内容: 论清廉 论清廉与公务员 论清廉与幸福 一、论清廉 (一)我国古代廉政思想及廉政制度 (二)建国前及建国后的廉政建设 (三)境外的廉政建设 (一)我国古代廉政思想及廉政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廉政观念开始萌芽。 表现为“重民”、“仁政”、“尚贤”等与廉政有关的政治思想。 用“君子”、“小人”、“礼”、“义”、“信”、“忠”、“仁”、“正”、“俭”、“廉”、“勤”等对统治成员的从政道德修养进行品分与评价。 墨家是最早把“廉”作为重要德性提出来的学派,认为君子之德有廉、义、爱、哀“四行”(《墨子·修身》)。 法家较早地把廉德与政治统治结合起来。 管子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牧民》)。仁义礼智信 韩非子说:“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韩非子·解老》) 苏琼三悬绝馈:南北朝北齐年间,苏琼任清河太守,上任伊始,即向全郡告示,不受任何名目馈赠。不日,属下府丞送来鲜鱼,琼受后悬挂在门外;府丞再送,琼仍将鱼挂上。郡内有一八十余岁赵姓老者,仗着年纪大又以鲜鱼相送,琼仍将鱼挂在门外。凡有送礼者,琼均以门外悬鱼相拒,以示不受之决心。再也无人送礼给,郡内贿送之风大为收敛。“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杂下》 《汉书》【 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 】言:“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晋书》【唐初官修,编者共二十一人,监修三人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曰:“王道治本,经国之务,必先之以礼义,而致人于廉耻。礼义立,则君子轨道而让于善;廉耻立,则小人谨行而不淫于制度。” 古代吏治特别强调“以廉为本”的思想。 1.要求官吏以廉洁作为从政的志向之一 据《周礼》记载,周公规定从六个方面对官吏进行考核: “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薛文清公从政录》(【明】薛瑄 著)中提出居官七要,其中重要的一条是“正以处心,廉以律己”。 廉洁自律三种不同境界: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律法、保禄位而不取者。 魏晋南北朝刘义庆在《世说新语·德行》中说:“为官长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一钱太守”,东汉刘宠,任会稽郡太守时,政绩卓著,操守廉政,离任前,五六位鬓发斑白老者各带了一百文钱送行,盛情难却,再三推辞后,象征性收了一文钱,行至绍兴西小江时,将这一文钱投进了清澈的江水之中,以表明“一钱不敢拿”的志向。 2.要求官吏奉公守法,不失一念 《西山政训》(【宋】真德秀)中说:“万分廉洁,只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不廉之吏,如蒙不洁,虽有他美,莫能自赎。”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进不失廉,退不失行”(《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陶母退鱼” 晋朝名将陶侃,任绚阳县吏时,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一坛官家的咸鱼托人送给母亲。陶母非但没有收下,反而写信责备说:“你做了官,用公物赠送我,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 揭奚斯(元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说: “夫今之所谓善政者,亦曰廉而已矣。廉非为政之极,而为政必自廉始。惟廉则欲必寡,欲寡必公,公则不匮。然天下皆知廉之为贵也,而莫知为之。” 3.要求官吏不单要律己奉公,还要能“养民”,给人民带来“丰财” 清初进步思想家唐甄(1630—1704)在《潜书·考功》中说:“廉而不能养民,其去贪吏几何?” “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若廉于洁身,才止于决事,显名厚实归于己,幽忧隐痛伏于民;在尧舜之世,议功论罪,当亦四凶之次也,安得罔上而受赏哉!” 汉代陆贾在《新语·至法篇》中向刘邦提出“廉鄙异科”的政治建议。 北宋王安石提出的廉政方略“饶之以财”、“约之以礼”、“裁之以法”。 改革俸禄制度,以纪律加强对官员的约束,用律法手段惩治贪官污吏。 突破单纯依靠道德规范廉政的局限性。 历代王朝政权,在政治体制上还专门设置了察廉之官。 《通典》【一部政书,唐代历史学家杜佑(735—812年)撰】官制中有廉访使、廉使之类官名。 宋代改走马承受官,为廉访使者。 元代置肃政廉访使者,分察各道。 明清改为提刑按察使。 为廉政制度的贯彻执行,须有一套奖惩办法做保证。 《国语·晋语九》曰:“赏善罚奸,国之宪法。” 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也说:“国家必有文武,官治必有赏罚。” 严刑峻法处置非清廉官吏 汉代法律规定,贪污者、受贿者、私自挪用官钱者,皆处“弃市”,即死刑。 《唐律》规定,受贿罪“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 《大明律》规定: 官吏“贪六十两银者割其首级”,官吏受财枉法“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处绞刑;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