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走近作者 写作背景 文本导读 疑难探究 妙语佳句 生字新词 写作特色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相关链接 普希金(1799-1873),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1814年普希金发表第一首诗作《致诗友》。1817年毕业后至外交部任翻译。普希金的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布罗夫斯基》以及《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童话诗。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11岁丧父,后随母亲迁居东北部的新英格兰。此后,他就与那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弗罗斯特16岁开始写诗,20岁时正式发表第一首诗歌。他勤奋笔耕,一生中共出了10多本诗集,其中主要的有《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等。 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姬姬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弗罗斯特读高中时就开始写诗,17岁发表了处女作。以后一直坚持写诗,但很少能发表,20年中仅在小刊物上发表6篇。他抱着当诗人的梦想打算去英国发展。那么是继续留在家乡(新英格兰),还是去英国;是当一名农场主,还是当诗人,他面临着两种选择,“不可能同时去涉足”。况且当时诗人的待遇并不好,“穷就穷吧”(弗罗斯特语)他毅然选择了诗歌。 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劝慰的口吻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临挫折要正确对待它,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生活,执著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总之,这首诗是诗人个人体验的形象传达,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现代诗人弗罗斯特写的一首哲理抒情诗。这首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上页 生 字 新 词 字词认读 字形辨析 词语释义 多音多义 字 词 认 读 (yù ) (yōu jì ) (qī ) (zhù ) 忧郁 幽寂 荒草萋萋 伫立 瞬息 延绵 涉足 诱人 (shùn ) (yán mián) (yòu) (shè) 字 形 辨 析 伫 贮 (zhù ) (zhù ) 伫立 贮存 (qī) (qī ) 芳草萋萋 凄凉 涉 徙 (shè ) (xǐ ) 跋山涉水 迁徙 萋 凄 词 语 释 义 忧愁烦闷。 一眨眼,一呼吸间。指极短的时间。 连绵不断。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如:芳草萋萋。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长时间地立着。 用尽目力(远望)。 忧郁: 瞬息: 延绵: 萋萋: 涉足: 伫立: 极目: 幽寂: 幽静,寂寞。 成为、事在人为 为人民服务 多 音 多 义 wéi wèi 为 1.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品析】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它芳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品析】 野草丛生,人迹罕至。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更诱人”体现了作者勇于迎接生活中的挑战的万丈豪情。“美丽”更能体现作者壮志在胸的饱满斗志。 探究一: 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点拨】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探究二: 【点拨】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哲理深刻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用劝告的口吻 作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