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内能 中考考点清单 课标解读 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 考点二 内能 考点三 比热容 常考类型剖析 中考考点清单 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 子---① 、② 构成的. 2.分子热运动 (1)不同的物质在③ 时④ 的 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 液体之间,固体之间也能发生扩散.如把磨得很光滑 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常温下放置5年后,再 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mm深;长喙 天蛾能嗅到花香. 分子 原子 相互接触 彼此进入对方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⑤ 有关.⑥ 越 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 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 温度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之间存在⑦ 和⑧ . (2)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⑨ (如: 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 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⑩ (如: 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 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 引力 引力 斥力 斥力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12 13 14 分子 原子 不停地做热 4.分子动理论: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 构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 分子之间存在 . 运动 引力和斥力 考点二 内能 1.内能 (1)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① 越 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 (2)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 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3)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② 与 ③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 是焦耳(J) 温度 动能 分子势能 11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4)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④ 和分子之间 的⑤ 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 另一种形式的能. (5)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⑥ . 如:炙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 然低,其中的水分子仍然在做热运动,所以也具 有内能.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⑦ ,温度升 高时内能⑧ . 热运动 相互作用力 内能 减小 增加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⑨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Ⅰ.实质:内能的转移. 热传递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能量 11 15 Ⅱ.生活实例:灼热的工件放到水中,工件会变 凉,冷水会变热;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发烧时用 冷毛巾给头部降温;温室效应;炙手可热等. Ⅲ.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⑩ 的多 少叫做热量.单位是 . Ⅳ.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 ,放出热 量时内能 .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 多,它的内能改变 . 12 13 14 焦耳(J) 增加 减小 越大 (2) 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做功 Ⅰ.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 . 16 相互转化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Ⅱ.生活实例: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空气推 动塞子时,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 减少;钻木取火等. 考点三 比热容 1.比热容 (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 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 的热量与① ② 之比, 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2)单位是③ ,符号是 ④ . 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 乘积 焦每千克摄氏度 J/(kg·℃)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3)物理意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 温度降低 1℃所放出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 热量⑤ ,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4)特性: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 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5)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当吸收或放出同样热 量时,比热容⑥ 的物质温度变化较小. 因此,比热容大的物质对调节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如水的比热容较大,当环境温度变化较快时,水 温变化相对较慢. 相等 较大 返回目录 中考考点清单 2.热量的计算 (1)热量公式⑦ , 其中Q表示⑧ ,单位是J;c表示 ⑨ ,单位是⑩ ;m表示质 量,单位是kg;Δt表示温度的变化,单位是℃. (2)吸热公式:Q吸=cm(t末-t初). (3)放热公式:Q放=cm(t初-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