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症哮喘患者的护理呼吸内科10月份分层级培训 重症哮喘的概况 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经脱离激发因素,给予适当的治疗后多可控制其发作。但有1%-3%病情得不到控制的重症哮喘患者,需住院抢救,约占哮喘患者住院病例的10%,其病死率高达9%-38%,成为重要的呼吸系统急诊疾病之一。常因医务人员或患者对重症哮喘发作的严重性估计和判断不足,造成不及时就诊和抢救,导致严重后果。 重症哮喘的概念 重症哮喘是指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或继续恶化、或暴发性发作,短时间进入危重状态、发展为呼吸衰竭,并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者,危及生命。 文献中有多种术语描述各种类型和表现的重症哮喘,如哮喘持续状态,潜在致死性哮喘,难治性急性重症哮喘,突发致死性哮喘,突发窒息性哮喘。 重症哮喘的概念 突发致死性哮喘或突发窒息性哮喘指起病突然发作,迅速恶化,发作后数分种至数小时内出现呼吸衰竭、昏迷甚至窒息和死亡。 哮喘持续状态(重症哮喘):严重的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经一般支气管舒张剂治疗不缓解者。 重症哮喘发作的相关原因 (一)致喘因素持续存在 变应原、刺激性物质或其它致喘因素持续存在,或大量接触,使变态反应性炎症越来越重,气道反应性越来越高,引起病情急剧恶化。 (二)呼吸道严重感染或感染未能控制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及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使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与变稠,使一般支气管舒张剂难以奏效。 (三)支气管痰栓形成,阻塞气道 患者出汗淋漓、张口呼吸、食欲差、摄入水分不足、应用利尿剂等原因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组织脱水、痰液变稠,痰栓形成,阻塞大小气道或并发肺不张。 重症哮喘发作的相关原因 (四)对平喘药失敏 长期、规则、单一应用β2受体激动剂,导致β2受体向下调节,表现为对药物失敏,气道反应性增高。 (五)反常性、矛盾性支气管痉挛 亦由过量使用β2受体激动剂所引起。可能的机制:①气道平滑肌反跳性痉挛;②异丙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所致;③炎症负荷增加;④受体下调;⑤气道反应性增高。 (六)突然停用糖皮质激素 主要是激素依赖型哮喘。“反跳现象” 重症哮喘发作的相关原因 (七)患者的情绪过度紧张 一方面通过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反射加重支气管痉挛,另一方面使患者体力、精力得不到休息和恢复而日渐衰弱。 (八)对平喘药物的反应性降低 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失衡(特别是酸中毒)等使气道对多种平喘药的反应降低。 (九)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气胸、纵隔气肿、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使病情加重或持续。 (十)对病情缺少适当的评估与监护 治疗不及时或不够合理,致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加大。 重症哮喘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重症哮喘患者的支气管粘膜及粘膜下组织严重水肿和嗜酸细胞浸润、基底膜增厚、粘液腺增生肥大、支气管平滑肌肥厚与痉挛、肺泡过度膨胀。有的患者各级支气管腔内充满大量粘稠的粘液栓。 一些突发致死性哮喘患者并无上述的明显病理改变,其严重的气道炎症反应是由中性粒细胞介导的。主要通过神经机制,神经敏感性增高的严重气道高反应性所引起的支气管严重痉挛、水肿,导致气道突然闭塞、窒息。 护理 一、护理目标 (1)患者病情平稳、症状缓解,无护理并发症。 (2)让患者及家属相信正确的护理,有助于重症哮喘的快速缓解。 (3)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4)护士掌握重症哮喘的急救、病情观察内容。 (5)患者及家属掌握哮喘的预防、保健知识。 护理 二、护理要点 (一)评估与判断 1.评估患者有无重症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 (1)致病原或其他致喘因素持续存在。 (2)呼吸道感染未控制。 (3)水、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 (4)对B2受体激动剂“失敏”或长期规则应用平喘药后突然停止,致反跳性气道高反应性。 (5)情绪异常如紧张、焦虑、恐惧等。 (6)激素依赖型者,突然停用激素或减量速度过快,出现哮喘症状“反跳”。 (7)伴发严重基础疾病者。 护理 2.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重度或危重哮喘发作时经氧疗、全身应用糖 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者,应 及时给予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指征为: (1)严重的持续性呼吸困难。 (2)呼吸音减弱,随之呼吸音消失。 (3)呼吸肌过度疲劳,使胸廓活动受限。 (4)意识障碍,烦躁或抑制,甚至昏迷。 (5)吸入浓度为40%的氧气而紫绀无改善,PaCO28.6kPa(即65mmHg)者。 护理 (二)护理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