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职业卫生课件资料祥解.ppt

  1.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安全卫生 第一章 绪论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企业、事业一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目录》 10类、132种 1、尘肺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8) 2、职业性皮肤病(9) 3、职业性眼病(3)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 5、职业性化学中毒(60) 6、物理因素职业病(7) 第一章 绪论 职业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作用于人体的有害因素的性质 作用于人体的量 人体的健康状况 个体差异 第一章 绪论 传统的劳动(作业)类型一般指体力劳动(physical work)和脑力劳动(mental work)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由于个体致力于一种事业、一种生活方式或一种人际关系,但不能得到期望的报偿时所引发的一种疲劳或挫折状态。 第一章 绪论 (1)劳动强度等级(labor intensity grade) 劳动强度分为4个等级,等级越高,劳动强度越大。 第一章 绪论 疲劳的累积效应(fatigue cumulative effect)。 第二章法律法规及监管 我国的职业病预防工作实行三级预防的原则: 第一级预防:尽可能使劳动者脱离职业性有害因素; 第二级预防:早期发现病损,采取补救措施; 第三级预防:是对已患病者及时作出准确诊断,正确进行预防和医疗处理。 职业病前期预防的三项制度 (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2)职业病危害“三同时”管理制度 (3)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职业病诊断地点: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诊断决定:必须由3人以上职业卫生医师集体作出诊断; 职业病诊断考虑因素: (一)病人的职业史; (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三)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 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是指按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是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第三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 按照来源分为: 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职业禁忌症 (occupational constraindications) 因接触某种职业性有害因素而使原有疾病的病情加重,或对特定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特异敏感性,而容易发生职业病、职业中毒或职业伤害,以至于使一些人不能或不适合于参加某种作业的某些疾病、伤残等解剖、生理和病理状态,称为职业禁忌症 第三章 中毒(poisoning)是指毒物进入人体后与组织发生化学或生物物理学变化,在一定的条件下破坏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病变的现象。 进入人体的途径(route to entry) 1.呼吸道(respiratory):最主要、最危险和最常见的途径。 2.皮肤(skin) 3.消化道(gastrointestinal) 毒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 1.分布(distribution) 2.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3.排出(discharge) 4.蓄积(accumulation) 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1.化学结构(chemical structure) 1)对于碳氢化合物的同系物来说,碳原子数愈多,毒性愈大 2)卤代烃类,因卤素的增多而增强 3)基团的位置,对位邻位间位 4)不饱和键数量,乙炔乙烯乙烷。 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2.理化性质(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溶解性、挥发性、脂溶性、分散度 3.联合作用(joint action):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4.剂量、浓度及接触时间(dose\concentration\contact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