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第四部分2010.6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激 励 主要内容 一、有关人性的认识 二、激励的过程 三、激励的理论 四、激励的实务 【学习目的】掌握激励的概念,了解关于人性的基本看法,理解人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激励机制,了解各种激励理论以及激励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产生人行为的原因 主要的激励理论 有效激励的方法 关于人性的认识 中方的观点:人性本善或人性本恶或人性中性(环境造人,环境改造人) 西方的观点:四种不同的认识 1、员工天性好逸恶劳,只要可能,就会躲避工作 2、胸无大志,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要求 3、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责任,安于现状,缺乏创造性 4、员工不喜欢工作,需要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或惩罚办法,迫使他们实现组织目标 5、多数人工作就是为了满足基本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管理特征: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法规和法制 管理理措施:用金钱刺激,对怠工者严厉惩罚,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管理措施 1、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 2 、提倡集体奖励制度 3、提倡参与式管理的方式 管理措施 1、管理的重点改变: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转变为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2、激励方式的改变 3、管理制度的改变 管理措施 1、权变的观点 2、注重个体的差异性 李卫是某企业的一位基层主管,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以至于经常在上班的路上,都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要不要回家。当然,一般情况下,李卫最终还是上班去了。在单位里,李卫总是竭力装点门面并把事情做完。李卫在这种生活中受尽煎熬、度日如年,开始时他以年为单位盘算着何时能退休,后来以月为单位,到了后来以周为单位。 实际上,在现实的生活中,类似李卫的主管和员工大有人在。许多人正在年复一年、天复一天地混日子,他们缺少活力和激情。 鼓掌激励 一个有钱人新请了一个烤鸭师傅,此君手艺无双,惟一的缺点是烤出来的鸭子只有一只脚。 过了一周,主人家请客,端上来的烤鸭仍然只有一只脚。主人忍不住去问烤鸭师傅为什么,烤鸭师傅回答说:“你们家的鸭子只有一只脚。”主人说,“这怎么可能呢?”烤鸭师傅说:“不信我带你去看看。”说着将主人带到池塘边看鸭子,只见这些鸭子在休息时都独脚站立。“你看,鸭子不是只有一只脚吗?”主人心想,真是岂有此理,于是双手拍掌,掌声惊动了鸭子,就变成了两只脚走路。烤鸭师傅不慌不忙地说:“你要是早些鼓掌,早就有两只鸭脚吃了。” 关于激励部分 两封信:一封来自美国白宫;一封来自监狱服刑 小时候母亲给兄弟分苹果,母亲的评价不同,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 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土(WilliamJames)教授就曾发现,部门员工一般仅需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就足以保住饭碗而不被解雇; 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的作用所致 . 一、激励的内涵 二、激励的过程 三、激励的理论 四、激励理论的应用 激励的内涵 激励概述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起加强、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目标 激励是一种刺激,使促进和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绩效 = F(成员能力 ? 激励程度 ? 环境条件)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激励就是通过管理者的行为或组织制度的规定,给被管理者的行为某种刺激,使其产生努力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管理过程。 激励模式 激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引导才能实现组织目标 激励是一门艺术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番皆俱足,又想娇柔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园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车少马骑, 院内备有车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官主丞还嫌小,只想宫中挂紫衣。 做得皇帝求仙术,便想登仙跨鹤飞。 若想世人心意足,除非南柯一梦西。 马斯洛与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美国人,管理心理学家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 需要层次论的构成根据三个基本假设: ◆ 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 ◆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 ◆ 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 求高一层次的需要 高层次需要的发展是否使较低层次的需要消失? 各种需要相对满足的程度有不同。是否存在永不满足的需要? 五种需要是按照满足——提升的方向发展,有无反方向的倒退情况? 某个企业老板非常看重某个高级经理,常常对他说:“我们是朋友,大家是平等的,大家都是为同一个事业。你不要过多关心待遇,钱不是问题,不要太计较小利,应该有为企业奉献的精神,这样你才能干大事。”听起来这没什么不对,但许多的职业经理人最后离岗, 为什么?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如何激励员工? 第一,管理者要弄清楚员工目前未满足的和优势的需要是什么?设置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