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做个小游戏 圈里最多占几个人? 圈里适合占几个人? 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 教学导入 人-地关系示意图 环境 环境 资源 废弃物 自 然 环 境 说一说: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人地关系理论 请把4幅图排序,说说理由。 1 2 3 4 观察示范: 要有顺序:方位的顺序、要素的顺序;分析要有逻辑:因果联系等 自然环境:山清水秀,森林茂密,山前有地势平坦平原。 人类活动:灌溉农业,零星的畜牧业。农业技术简单落后,只靠简单的人力条件。 聚落:数量少、简陋。 结论:保留了基本的自然环境原貌。人们从事简单的原始灌溉农业。地广人稀。 ? 观察:自然环境要素变化过程; 人类农业生产发展过程; 聚落形态和规模的变化过程。 1、该地区人地关系变化的表现是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2、变化的动力是什么? 3、该地区下一步的发展会怎样? 4、这个区域最多能承载多少人? 一、环境承载力 概念: 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木桶理论 1、制约木桶最大存水量的因素是什么? 2、影响某地区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结论: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指一国或一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 二、人口合理容量 2、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主要工业地带 主要工业城市 汽车工业 电子电器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 机械制造工业 钢铁工业 造船工业 北九州 福山 神户 大阪 名古屋 横滨 东京 丰田 新工业区 太 平 洋 太平洋沿岸工业带 国情: 资源贫国。除硫磺、森林、水能外,矿产资源贫乏。 临海——交通便利 策略: 进口原料、燃料,加工后出口产品。 ——加工贸易国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 地域开放程度 科学技术 消费需求 合理 人口容量 正 比 反 比 相对性 稳定性 环境承载力 合理人口容量 概念 区别 影响因素 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指一国或一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1. 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环境承载力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合理人口容量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 2. 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是人口数量的极限,而合理人口容量则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 3. 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自然地理因素是首要因素。其中淡水和土地是最重要的因素。 环境、资源、人口的消费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制约因素 环境承载力 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劣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科技水平 地域开放程度 自然资源 科技发展水平 人类文化水平 生存 or 生活 影响因素 概念 最大人口数 最适宜人口数 根据以下两段材料区别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开展了我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个方案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人口的极限分别为16.6亿、15.1亿、13.8亿。最多能养活16亿人。 材料二: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之内;如果按照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问题: 1.材料一是指 ;材料二是指     。 环境承载力 合理人口容量 2.目前我国的人口数量是否能够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我国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有哪些? 目前我国人口数量已超出合理人口容量,接近环境承载力,人口压力较大, 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 C 坚持改革开放, 提倡适度消费。 目前中国是世界番薯种植第一大国,番薯已成为我国未来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番薯也成为平衡膳食结构,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营养食物。 资料一 番薯在明朝中期从美洲引入,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番薯耐旱抗涝,亩产可达三千公斤以上,是我国明清以来人口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资料二 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长期致力于杂交水稻攻关项目,2004年实现了亩产800公斤,2011年实现了亩产900公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