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不同海拔物种变化 实验拓展 ▲不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如何? 正常土壤与盐碱地土壤 潮湿的土壤与干燥的土壤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与贫瘠的土壤 光照较弱处的土壤与光照充足处的土壤 …… 吸虫器的使用: 虫子 1.准备 2.取样 3.采集小动物 4.观察和分类 5.统计和分析 6.结论 实验步骤 1、准备: ⑴ 制作取样器: 5cm ⑵ 记录: 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注意断口处锋利,操作时注意安全 2、取样: ⑴ 选择取样点,将表土的落叶轻轻拨开 ⑵ 取土: 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平齐。 ⑶ 用花铲将罐内的土连同罐子一起挖出,将罐子中的土壤倒入塑料袋中。 注意:塑料袋上应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3、采集小动物 ⑴ 用诱虫器采集: ①将取到的土壤样品倒置在金属网上。 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 为了使空气流通。 ②将花盆放在诱虫器上,打开电灯。 酒精起什么作用? 杀死和保存小动物 诱虫器 ⑵ 简易采集法: ? 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注意防止小动物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来。 ? 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 或 如果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哪个? 如果用于实验室培养应选择哪个? A B 4、观察和分类: ⑴ 观察 用肉眼观察 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显微镜/解剖镜 ⑵ 分类 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 5、统计和分析: ×× ×× ×× 待鉴定××1 待鉴定××2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动物名称 个体数 备注 6、结论: *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1、这个池塘中有哪些生物? 2、假如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池塘中其他种群的数量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肉食性鱼、微生物等 肉食性鱼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植食性鱼 群落(community):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要点: 1、一定的区域,包含这里的全部生物。 2、区内各种生物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吗?是一个群落吗? 菜市场的各种动物和蔬菜等全部生物? 群落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种间关系等。 种群 群落 概念 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 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 的集合 研究对象 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合 区域内所有种群 研究范围 关系 关系 特征 种群密度, ,迁入率和迁出率, 和性别比例 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群落演替、丰富度 同一时间内 生物种群 种内 种间 出生率、死亡率 年龄组成 常绿阔叶林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常绿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你能从物种组成上说出二者的区别吗?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我国 南方 北方群落的变化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常绿针叶林 苔原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生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 从热带到极地生物种数变化? 武夷山???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840种?? ? ?? ? 低等植物? 670种?? ? ??? 高等植物? 2888种????? ?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 5000种???? ? ? ?动物 ? 1000种? 脊椎动物? 475种????????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差别很大。 从热带到两极随纬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小; 随海拔增高,丰富度减小; 水生物种多样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的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先研究一下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两种草履虫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时种群个体数量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资料一 资料分析讨论提示: 1、如何解释资料1中的实验结果? 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