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 学 练 习
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物距u/cm 相距v/cm 像正倒 像大小 像虚实 应用
成像规律:凸透镜成____像时,物近像___像变___;凸透镜成____像时,物近像___像变___;
?
一、单选.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岸边景物在水中倒影光的射C.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
3.环保墙漆粉刷墙壁,面很多小的凹凸不平保护视力这主要是用了光的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下列选项是关于这些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花草叶子上分泌出来的D.树挂是水升华形成的
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这时的入射角为.如果入射光线不动,将镜面顺时针旋转20时,这时的反射角为,则 A., B.,C.,D.,
6.一束光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的0点,如图3所示不改变射光方向的情况下,要使反射光与入射光成60角,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0的水平轴沿顺时针方向转150B.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0的水平轴沿逆时针方向转l5C.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0的水平轴沿顺时针方向转30D.将平面镜绕过入射点0的水平轴沿逆时针方向转30一物体放在平面镜前处,若将平面镜向物体移近1,则在镜中看到物体两次像之间的距离为1m B.2 C.3 D.4, 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角
A逐渐减少,且总大于入射角 B.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C. 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减少,且总小于入射角
9.某凸透镜焦距是10cm,将物体放在离焦点5cm的地方,所成的像
A .一定是实像 B. 一定是虚像
C .一定是缩小的像 D. 一定是放大的像
10.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美雪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他们的焦距的大小,实验时,凸透镜到烛焰的距离保持18cm不变,,A. 甲凸透镜的焦距最大
B. 乙凸透镜的焦距最大
C. 丙凸透镜的焦距最大
D. 甲凸透镜的焦距最小
11.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30cm的地方,在离物体70cm用光屏上可以得到烛焰的清晰的像,则正确的是cm,像是放大的 B.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8cm,像是缩小的
C.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6cm,像是放大的 D.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cm,像是缩小的
12.下列折射光路图3正确的是
13.实像与虚像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虚像是人们的幻觉,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不能用光屏得到,也不能直接用眼看到
B.人眼既能看到实像又能看到虚像,而屏幕上只能呈砚实像,不能呈现虚像
C.小孔成像成的是虚像
D.平面镜既能成虚像又能成实像
14.如图4示,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水平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1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一束光射在池壁上,在 S 点形成一个光斑,如图8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 a 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至 b 位置时,人看到亮斑在Q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 点在 S 点的上方, Q 点在 S 点的上方
B.P点在 S 点的上方, Q 点在 S 点的下方
C.P点在 S点的下方, Q 点在 S 点的上方
D.P点在 S点的下方, Q 点在 S 点的下方
16.如图13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用乙模型矫正 B、甲是远视眼,用乙模型矫正
C、甲是近视眼,用丙模型矫正 D、甲是远视眼,用丙模型矫正
17.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 cm时,所成的像
A.一定时倒立放大的实像 B.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可能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18.物体从距凸透镜14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2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 B.12c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