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税务筹划原理 一、税务筹划的概念 “税务筹划是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 “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作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地少缴税,这个过程就是税务筹划。” “税务筹划亦称税收筹划、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的现行税法及相关法规,在尊重税法的前提下,对企业组建、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的旨在减轻税负、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目标的谋划、对策与安排。”(比较完备) 税务筹划的概念 合法性:以遵守国家法律为前提; 筹划性: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就对自己的纳税方式、规模做出了安排; 整体性:不能只盯着个别税种税负的高低而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 目的性: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取得“节税”的税收利益; 专业性:筹划人员及机构向专业化发展; 风险性: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存在风险。 (一)偷税 偷税是指纳税人有意识地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以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二)骗税 骗税是指纳税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行为。 骗税所采取的是假报出口货物数量、虚报出口货物价格、伪造涂改报关单等手段。 骗税行为与偷税行为的区别在于:骗税行为人是把已缴到国库的税款骗归自己所有;偷税则是采取非法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税款还没有缴到国库。 (三)抗税 抗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如拒不按税法规定进行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拒不提供纳税资料,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检查,拒不执行税法规定缴纳税款,采取聚众闹事、威胁围攻税务机关和殴打税务干部等行为,均属抗税行为;唆使、包庇上述违法行为的,也属于抗税行为。 (四)欠税 欠税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超过征收法律法规规定或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纳税期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 欠税和偷税的重要区别在于欠税是无力缴纳,而偷税是有缴纳能力而不缴纳。 第二节 税务筹划的基本原理 税 务 筹 划 一、绝对收益筹划原理与相对收益筹划原理 绝对收益(少纳税) 绝对收益筹划原理是指使纳税人的纳税总额绝对减少,从而取得绝对收益 大多数税务筹划都是基于绝对收益筹划原理 绝对节税又可分为直接节税原理和间接节税原理。 案例 某企业为商业企业,下设A、B两个批发部,预计A批发部年不含税销售额60万元,不含税购货成本45万元。B批发部年不含税销售额30万元,不含税购货成本20万元。如果将两个批发部由企业统一核算,则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如果将两个批发部分别注册为企业,实行独立核算,则A、B分别为小规模纳税人。 案例 某一老人有财产2000万元,他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且都很富有。这个国家的遗产税税率是50%。如果老人的儿子继承遗产后,没有减少也没有增加财产价值,然后遗赠给老人的孙子,孙子继承后也没有增加或减少财产的价值,在其去世时再转赠给老人的曾孙子。 纳税分析: 方案一:按正常继承(老人--儿子--孙子--曾孙子)。 应纳遗产税:2 000 × 50% + 1 000 × 50% + 500 × 50% =1 750(万元) 方案二:老人将财产直接赠给孙子(老人--孙子--曾孙子)。 应纳遗产税:2 000 × 50% + 1 000 × 50% = 1 500(万元) 方案二因老人将财产直接遗赠给孙子,减少了先遗赠给儿子的这一纳税环节,因此可节税250万元。 间接节税原理是在某种税采用多环节课征的情况下,通过减少纳税环节,来达到绝对节税的目的。 相对收益(晚纳税) 相对收益筹划原理是指一定时期内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是某些纳税义务递延到以后期间实现,取得了应纳税款的时间价值,从而取得相对收益 如,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方法 案例 某企业2008年发生一笔150万元的费用,假定按照税法的规定,该笔费用可以在当年一次扣除,也可以在2008年--2010年这3年内平均扣除。该企业年度目标投资收益率为10%,预计每年税前利润600万元(未考虑前述费用)。该企业应选择哪种扣除方法。 计算企业在不同扣除方法下应纳企业所得税: (1)采用在2008年一次扣除费用: 2008年应纳企业所得税:(600 — 150)×25% = 112.5(万元) 2009、2010年应纳企业所得税:600 × 25% × 2 = 300(万元) 应纳企业所得税合计:112.5 + 300=412.5(万元) (2)采用在3年内平均扣除费用: 3年应纳企业所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