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司理论 金融学院 栾天虹 经济学的基本矛盾: 资源的有限性和多用性 萨缪尔森: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他们在不同人之间进行分配;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研究的是,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稀缺资源如何被利用的。 根据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中的支出分析框架,政府转移支付有两个层次,一是国际间的转移支付,包括对外捐赠、对外提供商品和劳务、向跨国组织交纳会费;二是国内的转移支付,既有政府对家庭的转移支付如养老金、住房补贴等,又有政府对国有企业提供的补贴,还有政府间的财政资金的转移。一般我们称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是中央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地方政府重要的预算收入。在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分类就是分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GNP衡量国民(一国居民)所赚取的总收入。例如,如果一个日本居民在纽约有一座公寓楼房,他赚取的租金收入是美国GDP的一部分,因为这种收入是在美国赚取的。但是,由于这一租金收入是对国外的要素支付,它不是美国GNP的一部分。 NNP是国民生产净值,它是指从GNP中减去资本折旧——在一年期间经济中工厂、设备和住房存量磨损的数额得到的。即NNP=GNP-折旧 NI指国民收入,是从NNP中减去企业间接税(如销售税等)得到的。即NI=NNP-企业间接税 PI是个人收入,即家庭和非公司企业所得到的收入额。PI=NI-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股息+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DPI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在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对政府的税收支付和某些非税收支付(比如停车罚款)。即:DPI=PI-个人税收和非税收支付 基本问题的解决 资源占有的方式:私有、公有 资源配置的方式:市场、计划 规则和制度:惯例、道德、法律、司法 组织的主要形式:家庭、企业、政府、其他组织 企业:保护各方投资,最大化企业剩余; 市场,增加参与各方效用的手段;国家,提供一定量的公共物品以及为之所需征收足额的税收 组织:存续期不同的计划安排,其作用是聚会生产医院以追求一个或数个共同的目标(柯武钢) 为什么研究公司 经济活动的细胞 公司的制度特征和经济效率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国经济运行的方式和效率 金融市场的基石:主要角色 经济理论的领域:公司金融与企业理论 中国发展的障碍:国企改革 产权、国有资产、组织结构、职工权益 企业的经济地位图示 股份公司 债务 股票 银行贷款 债券 股票价格 股票期权商品 股指期货 金融市场源自企业的融资 贷款证券化 公司金融 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 传统公司金融:投资和融资决策、股利决策 公司金融的两个标志: MM定理(1963,1966) Jensen meckling (1976) 公司金融理论:让.梯若尔 公司财务: 重点在于公司全部存量资金在内部的配置与调节; 公司理财: 研究公司闲置资金的管理和运用; 公司金融: 侧重公司资本的筹集及结构研究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 企业理论 企业的存在与边界 企业的权力配置 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 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的路径 改革热点问题 产权论 超产权论 郎咸平: 国进民退论 国退民进、国进民退、有进有退” 在此期间,探索从宏观上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进展起伏曲折、进展十分缓慢,其根本原因在于改革目标的模糊性,即力求建立一个既能代表全民利益、又与政府脱钩的出资人代表。然而,既然国有企业是由政府出资的企业,那么建立一个与政府完全脱钩的出资人代表,这一目标本身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更深层次上看,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所拥有的巨大惯性,使人们未能认识到政府的社会公共职能和出资人职能的双重性,要么把政府的社会公共职能、出资人职能混在一起,出现出资人越位,要么把政府的社会公共职能和出资人职能与企业分开,产生出资人缺位的问题。 “十六大“又重新提出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与过去不同,这次是在一个新的高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