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片定期安全性更新讲解.docVIP

对乙酰氨基酚片定期安全性更新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乙酰氨基酚片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第一次报告 报告期: 1993年月日年月日1959年 国际诞生日(IBD)以及国家:1947年 ;美国 药品生产企业: 湖南亚大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长沙市芙蓉区亚大路85号 邮编: 410126 传真: 0731 负责药品安全的部门: 质量保证部 负 责 人: 胡普强 手 机: 固定电话: 0731605 电子邮箱: Hpq88888@126.com 机密公告 目 录 一、 1 二、主要内容 3 (一)、药品的基本信息 3 (二)、国内外上市情况 4 (1)国内外上市情况汇总表 4 (2)药品批准上市时提出的有关要求 4 (3)批准的适应症和特殊人群 7 (4)注册申请未获管理部门批准的原因 7 (5)药品生产企业因药品安全性或疗效原因而撤回的注册申请 7 (6)药品在我国的适应症、治疗人群、剂型和剂量与其他国家是否存在差异 7 (三)、因药品安全性原因而采取措施的情况 7 (四) 、药品安全性信息的变更情况 8 (五) 、用药人数估算资料 8 (六)、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信息 10 (1)个例药品不良反应 10 1.病例来源分类 10 2.病例列表 10 3.汇总表 12 4.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12 (2)群体药品不良反应 12 1. 来源分类 12 2. 报告期内群体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置情况 13 (七)、安全性相关的研究信息 13 (1)已完成的研究 13 (2)计划或正在进行的研究 13 (3)已发表的研究 13 (八)、其他信息 13 (1)与疗效有关的信息 13 (2)数据截止日后的新信息 14 (3) 风险管理计划 14 (4) 专题分析报告 14 (九)、药品安全性分析评价结果 14 (十)、结论 15 (十一)、附件 15 前言 对乙酰氨基酚( Paracetamol、 扑热息痛、醋酸酚) 是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它是非那西丁的主要代谢产物,属乙酰苯胺衍生物。 20世纪 80年代以前, 该类药物以非那西丁使用最早, 但因其毒性大, 目前除少数复方制剂中应用外, 已被其活性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取代, 为目前应用量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物之一。 近年来, 由于对乙酰氨基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肾毒性及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同类的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小, 临床用于常见的感冒发热, 儿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热以及紧张性头痛, 关节痛和癌痛的三阶梯治疗等。 其常用剂量安全可靠, 在大多数国家为非处方药, 但该药的滥用和过量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和严重的肝脏毒性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理作用:当炎症反应时, 组织细胞膜磷脂在磷脂酶的作用下合成花生四烯酸, 后者在环氧酶( COX) 作用下转变成前列腺素前体—前列腺素 H2( PGH2),PGH2是 PGHE2、PGF2α、PGI2、TXA2的前体。 在炎症局部产生的 PGE2能使疼痛神经元敏感, 并增加血液流动, 增加痛感受、使组织肿胀、充血、发热并导致局部组织红、肿、热的症状。对乙酰氨基酚主要通过抑制合成前列腺素( PG) 所需要的环氧酶( COX) 而起到调节体温和镇痛的作用, 因其对炎性介质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部位不同于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它主要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部位, 而对外周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作用弱。所以解热镇痛作用较强, 而抗炎作用较弱。 对乙酰氨基酚的药代动力学:对乙酰氨基酚口服由胃肠道迅速吸收。30~ 60min后血药浓度达峰值, 大量摄入后, 血药浓度高峰在 4h 左右, 胃肠道排空减慢则可延长。 血浆蛋白结合率 25%~ 30%, 药物半衰期2h,90%经肝脏代谢, 其中 60%与葡萄糖醛酸结合, 30%与硫酸结合, 均形成无毒性物质, 经肾脏排出。5%的药物以原形经肾脏排泄, 4%~ 5%的药物, 经肝脏细胞色素 P450 氧化酶系统代谢产生 N -乙酰苯亚胺基醌( NAPQI) , 后者与谷胱甘肽共价结合而失去毒性由肾脏排出。 当摄入对乙酰氨基酚剂量远远超过治疗剂量时, 可导致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通路饱和,大量的对乙酰氨基酚转由细胞色素 P450系统代谢导致谷胱甘肽被迅速消耗。 谷胱甘肽储存量下降到正常的 30%以下时, 未与其共价结合的 NAPQI 与肝细胞大分子共价结合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和环死。 对乙酰氨基酚的安全剂量:成人口服每次0. 3~0. 6g, 每日 0. 6~ 1. 8g, 日剂量一般2g 。最大日剂量不超过 4g, 退热疗程不宜3d; 镇痛疗程不宜超过5d。儿童12岁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