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3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3、除经批准的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外,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 344、文物商店不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不得设立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 345、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不得从事文物购销活动,不得设立文物商店。禁止设立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文物商店或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 346、文物的出境进境,需海关凭文物出境许可证放行。 347、刻画、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或者拒不上交的,需承担行政责任。 348、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需承担刑事责任。 349、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需承担民事责任。 311、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研需要进入该缓冲区进行工作的,须经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 312、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中,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环境或景观的生产设施。 313、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1)未经批准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 (2)开设与保护区保护方向不一致的项目 (3)不按照批准的方案开展旅游活动。 314、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于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旧物或文化传统。它包括文化遗址、历史名城、古代建筑、古典园林、帝王陵墓、宗教圣地,雕绘艺术、博物馆、革命旧址、现代建设,民族风情,工艺美术、名菜佳肴等。 315、文物,是指人们在各个历史时期生产、生活和斗争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遗物和遗迹。 316、文物工作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317、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 318、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319、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部队和国有企业、事业组织等收藏、保管的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320、属于集体所有和私人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和祖传文物以及依法取得的其他文物,其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321、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分为: (1)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2、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核定公布。 323、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级政府核定公布。 324、截至2007年,中国已有10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57个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325、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326、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或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必须经省级政府批准,在批准之前应征得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同意。 327、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 328、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329、一切考古发掘工作,都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考古发掘计划,应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330、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私自发掘。 331、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文物,应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部门,文物部门应在24小时内赶赴现场,并在7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发现重要文物,应立即上报国务院文物部门,国务院文物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15日内提出处理意见。 332、考古发掘的文物除根据考古需要交给研究部门研究以外,都必须由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 333、非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特别许可,任何外国人或外国团体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 334、文物收藏单位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取得文物:购买、接受捐赠、依法交换。 335、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还可以通过文物行政部门指定保管或者调拨方式取得文物。 336、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因举办展览、科学研究等需借用馆藏文物的,应报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337、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借用馆藏一级文物,应经省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 338、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需借用国有馆藏文物的,应报主管的文物主管行政部门批准。 339、非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借用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应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340、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借用文物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三年。 341、民间收藏文物,是指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藏的文物。 342、国家禁止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