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林业经济学1-3章资料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浙江省生态公益林(2007年数据)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1330.88万亩,占45.00%;省级重点公益林1626.44万亩,占55.00%。 国有344.23万亩,占11.64%;集体1641.02万亩,占55.49%;个体972.07万亩,占32.87%。 重点公益林各森林类型面积:阔叶林727.80万亩,占24.61%;针阔混交林508.95万亩,占17.21%;针叶林1518.29万亩,占51.34%;竹林167.38万亩,占5.66%;其他林分34.90万亩,占1.18%。 * 生态补偿理论研究 劳动价值学说 生态公益林的营造及管理凝结了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产品——生态功能,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基本环境条件,产生的生态效益能为社会或其他特定对象服务, 其价值必须得到合理补偿。 外部经济性理论 生态效益具备的典型的外部经济性决定了对森林生态效益实行补偿。 * 研究核心: 建立森林多种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 建立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理论框架 建立区域性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系统 研究生态效益计量评价指标 建立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制度(补偿标准、征收对象、补偿方法、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 * * * * * * * * =49000/70 * 三、林业资金的特点(教材P35-36) 1、林业资金投入时间长、周转慢。 2、林业资金的连续性投入和一次性收获 3、林业资金收益的风险性较大 四、林业资金利用评价(教材P38) 1、净现值 2、内部收益率 3、收入与支出比 * §4 林业科技进步 一、科学技术的内涵 科学技术:是科学和技术的总称,是表征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密不可分密不可分的概念。 科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系统知识。 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实践中的各种操作方法和技能。 广义的技术: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二、林业科学技术的特点 1、综合性和相关性 2、区域适应性 3、研究开发周期长 4、技术推广效果的不稳定性与风险性 5、林业科技成果应用的分散性 * 三、林业技术结构 先进技术 先进技术 中间技术 中间技术 初级技术 初级技术 过去(金字塔型) 现在(梯形) 1、我国林业技术结构的现状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中间技术和初级技术的构成。 * 2、技术结构合理化的发展趋势 应朝着有利于形成桶形结构状态方向前进 尖端技术 先进技术 中间技术 初级技术 * 3、? 林业的适用技术(中间技术) (1)植苗造林作业 落后 中间 先进 铲和锹 新设计的植树锹 拖拉机牵引的植树机 (2)人工间伐作业 落后 中间 先进 手锯和斧 弯把锯 电锯和油锯 (3)木材采运作业 落后 中间 先进 手拉肩扛 水牛和农用四轮拖拉机 覆带式重型拖拉机 林业中间技术的实例 四、林业科技进步 林业科技进步:是指人们应用林业科学技术去实现一定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经济增长的总量=来自投入的增量+来自科技进步的作用 林业科技进步率=林业总产值增长率-因新增投入量产生的总产值增长率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林业科技进步率/林业总产值增长率 林业科技贡献率测定:索洛余值法等(教材P40 ) * 第三章??????? 林业产出 §1 最佳木材轮伐期 §2 生态服务及其价值补偿 §3 环境性林业资源及其效益补偿机制 §1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