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规划及其求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应用实例: 农场种植计划模型 某农场I、II、III等耕地的面积分别为100 hm2、300 hm2和200 hm2,计划种植水稻、大豆和玉米,要求3种作物的最低收获量分别为190 000 kg、130 000 kg和350 000 kg。I、II、III等耕地种植3种作物的单产如表5.1.4所示。若3种作物的售价分别为水稻1.20元/kg,大豆1.50元/ kg,玉米0.80元/kg。那么,(1)如何制订种植计划,才能使总产量最大?(2)如何制订种植计划,才能使总产值最大? 表5.1.4 不同等级耕地种植不同作物的单产(单位:kg / hm2) ? I等耕地 II等耕地 III等耕地 水稻 11 000 9 500 9 000 大豆 8 000 6 800 6 000 玉米 14 000 12 000 10 000 表5.1.4 建立线性规划模型的一般步骤: 分析问题 确定决策变量(有非负约束); 确定规划目标,写出目标函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 写出变量的约束条件(由等式或不等式组成); 化为标准形式; 求解; 分析结果 对于上面的农场种植计划问题,我们可以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模型。 根据题意,决策变量设置如表5.1.5所示, 表中Xij表示在第j等级的耕地上种植第i种作物的面积。 ? I等耕地 II等耕地 III等耕地 水稻 大豆 玉米 3种作物的产量可以用表5.1.6表示。 作物种类 总产量 水稻 大豆 玉米 根据题意,约束方程如下,耕地面积约束 最低收获量约束 非负约束 (1)追求最大总产量的目标函数为 调用Matlab软件系统优化工具箱中的linprog函数,进行求解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最优解(如表5.1.7所示)。在该方案下,最优值,即最大总产量为6 892 200 kg。从表中可以看出,如果以追求总产量最大为种植计划目标,那么,玉米的种植面积在I、II、III等耕地上都占绝对优势。 表5.1.7 追求总产量最大的计划方案(单位:hm2) ? I等耕地 II等耕地 III等耕地 水稻 0 0 21.111 1 大豆 0 0 21.666 7 玉米 100 300 157.222 2 (2) 追求最大总产值的目标函数为 进行求解运算,可以得到一个最优解(如表5.1.8所示)。在该方案下,最优值,即最大总产值为6 830 500元。从表中可以看出,如果以追求总产值最大为种植计划目标,那么,水稻的种植面积在I、II、III等耕地上都占绝对优势。 表5.1.8 追求总产值最大的计划方案(单位:hm2) ? I等耕地 II等耕地 III等耕地 水稻 58.75 300 200 大豆 16.25 0 0 玉米 25 0 0 实例2: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模型 ⑴ 问题的提出 1983年底,甘肃省委从实际出发,在大量的调查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对中部干旱地区提出了“三年停止植被破坏,五年解决温饱问题”的近期目标,鼓励农民种植养畜,走农牧草相结合的道路,并先后在通渭县的申家山、会宁县的大岔社等地,由省科委和草原工作队技术指导,对种植养畜工作进行试点。 1986年初,中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草在种植业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养畜工作也初见成效,同时大部分地区的粮食生产已基本上得到了自给,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民依靠出售草籽而得到了较多的经济收入。 但自1986年以来,草籽价格暴跌,而且国家不再统一收购草籽,这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些人不愿再用耕地种草。 为了解决中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实现草畜转化的问题,徐建华教授(1987)曾以会宁县大岔社为例,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建立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规划模型,并由此探讨了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问题。该规划模型的基期为1986年,报告期为1990年。实践证明,该模型在指导本地农业生产活动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以下将简单介绍这一研究成果。 (2) 模型的建立 建模原则 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提出了如下建模原则: 1)实现“草畜转化”,使农业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继续趋于合理化。 2)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用经济效益刺激生态效益的提高,以生态效益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 3)着重考虑“三料”问题,同时也考虑农民的吃粮与花钱问题。 4)模型不但要有理论意义,而且要有实用价值,因此,模型变量的选取要恰当,约束条件的提出要合理,模型参数的确定要准确,切合实际。 5)考虑到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把“劳务输出”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