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点风向 对散文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是常考点。命题的角度有两种:一种是从大处着眼,小处设题,即从某一句某一段的表达特色入手;一种是大处着眼,大处设题,即考查全篇文章的艺术表达特色。 鉴赏要求多角度切入,往往是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的同时切入分析。 考查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重在常见常用的方法技巧。 常见题型: 1、请赏析某句话或某段内容。(与鉴赏语句考点结合)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4、哪些表现手法描写 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5、如何描写? 6、对相关语段分析表达特色。 7、从语言表达方面鉴赏特色 学习目标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一),将岳桦比作风,“返身向上”“回到”“超越”运用拟人,(二)生动形象(形式上)地表现出岳桦完成了从平凡到卓越的内在精神的超越(内容上),表达作者对岳桦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三) 方法导航 预习题2 学生答案一: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从视听的角度,形象生动的写出了都江堰的巨大变化。2分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结合的角度,(步骤一)将都江堰的水比作兽,“喃喃细语等”拟人,(步骤二)形象地(形式上)描写流过都江堰的水从强悍变为平缓柔顺的特点(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都江堰的赞美(或喜爱)之情。(步骤三)4分 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红体字部分重点描写了水乡女子采菱角的情景,请分析其表达特色 预习3:比喻,衬托、(步骤一)将女子采菱角的动作比喻为大家熟悉的纳鞋底,以男子的笨拙衬托女子的灵巧。(步骤二)具体生动(形式上)地写出了女子采菱的娴熟;(内容上)表现出对故乡生活画面的欣赏。(动作或细节描写也可。)(步骤三) 解题步骤: 注意点: 结合语境 结合主旨 实战演练 《背水的日子》 《水乡的日子》 课堂训练: 第③段: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嗅觉多角度描写;(一)将积雪比作百合花,将秋天的树叶比作天边的晚霞,(二)具体鲜明的反映了不同季节景物色彩的丰富多变。(三)(3分。每层意思1分) 第④段:运用了动作描写(一),用埋、舀、跳、挂等动作 (二)形象的把背水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三)(1分) 训练二: 运用比喻、拟人手法,从听觉、视觉的角度,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运用拟声词等富有韵味的词(一),生动具体的展现水乡生活情趣,表达对水乡的喜爱之情。(三) 回顾 审题意识 文本意识 规范意识 知识点回顾: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 对偶 排比 反复 对比 衬托 动静 虚实 白描 细节描写 正侧 象征 托物言志等 常见修辞: 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描写 记叙 议论 抒情 说明 鉴赏散文之表达特色 1、通过真题熟悉表达特色题型考查的特点。 2、通过阅读熟练掌握表达特色相关内容。 3、通过练习规范掌握解题步骤 预习题3: 一、手法 二、分析 三、效果 容易忽略的:角度、典型事物、语言(叠音词、拟声词、地方色彩等) 扣住手法分析 形式:记住常用术语 内容:表明描写对象什么特点,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态度 具体明确 (3)水井为一林老树掩映,水井岩上常年绿树葱茏。初夏时候,漫山的野百合,在风中摇曳飘香。秋天黄昏,那一树一树的黄连树叶,宛如天边的晚霞,红得似火,燃碎一寨的宁静。冬天下雪时,山崖上零零星星的积雪仿佛百合又开花。 (4)背水,要清晨去。那时,井边好热闹,木水桶一溜儿排放在哨台上,背水的人们在井边嬉闹着。只有舀水的的人静静地蹲在井边,埋下身子,用木瓢从井里一瓢一瓢地舀水,身影在井里晃晃悠悠。待舀满一桶,轻轻地跳下井台,将麦秸编的垫圈放在桶底和后腰接触的部位,桶绳往肩上一挂,微直起身子,便一路咕咚、咕咚将井水背回去了 水乡的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一座小小的村庄笼罩在一片水雾与绿荫之中,周围都被一汪绿水紧紧地包围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从一家家的门前窗下流过。早起盥洗梳头,蹲在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