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亚洲工程师薪酬调查DOC.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3年亚洲工程师薪酬调查DOC.doc

2003年亞洲工程師薪酬調查 從今年10月起的過去近一年時間裏,全球電子產業變幻多端,市場起伏不定,在這種大環境下,亞洲電子工程師的薪資走勢如何?他們的職業發展之機會又在哪裡?為了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電子工程專輯》每年都會就亞洲地區工程師薪資和職業發展進行網上調查。我們結合調查結果和專訪,重點分析了臺灣、香港、韓國、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等國家電子產業工程師的相關情況,並做了精彩的分析和介紹。 台灣地區地區地區:人才需求旺盛 惟工程師應思索進一步提昇價值 雖然整體電子產業的復甦腳步仍然在緩慢增溫當中,但是台灣地區內對於電子工程師的需求情況卻可用「人才孔急」來形容。光是今年就有包括友達、廣達、明碁、神達、鴻海等公司大張旗鼓的表示要設立研發中心,而且徵人的規模都以數千計算。因應這個趨勢,在兩兆雙星計劃的配合下,政府為解決科技人才不足窘境,也全面推動各種訓練課程,培育更多的學生進入科技產業,並籌畫海外科技人才的招募活動,網羅更多的海外精英回台灣地區就業。 從表面上來看,就業市場的情況似乎一片大好。但是根據我們此次回收到的問卷來分析,卻發現在這背後有一些問題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究的。最顯而易見的是,中國大陸與印度市場興起對於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的影響。這個趨勢當然不是一夜之間就發生的,然而從我們今年度第三次進行亞洲地區工程師薪資調查時,我們的確看到了一些改變悄悄地產生了! 樣本描述 在此次台灣地區地區回收的326份問卷中,若以從事的產業來分,IC及半導體最多,佔22.1%,其次為電腦/週邊20.9%、消費性電子14.7%、以及通訊設備13.2%,其餘則分散於學術研究、軟體、代理商等各產業中。以服務公司的營收情況來看,則呈現兩極化的分布,年營收在1,000萬美金以下的有28.2%,超過1億美金的有45%,一個程度反映出現階段台灣地區地區電子廠商營運規模的大型化趨勢。若以受訪者的工作內容來區分,品管工程師佔28.2%最多,然後是硬體設計/開發有21.2%,以及銷售/行銷9.2%。 本刊於2001年第一次進行這項調查時,台灣地區地區工程師的平均基本年薪(不包括獎金等其他福利)為美金22,692元,高於韓國的20,516元、東南亞的16,587元,以及中國大陸的7,389元。但是去年,台灣地區地區似乎受到經濟不景氣的衝擊最深,平均薪資調幅為亞洲地區最低,僅有2.6%,低於韓國的4.9%,以及中國大陸的6%。所以從去年開始,台灣地區地區工程師的平均薪資便低於韓國,且逐漸拉近與中國大陸的距離。在本刊此次進行的調查中,由於將香港列入東南亞地區計算,因此使該區的薪資明顯增高。但若只比較台灣地區地區、中國大陸、以及南韓三地間的薪資消長,則該趨勢仍然持續不變,可從圖一和圖二各地區工程師擁有不同年資的薪資差異看出來。 當然,薪資多寡與各地的平均所得與消費水準有關,無法以同一標準來做比較。不過,當從這兩張圖中,我們也發現,台灣地區地區與中國大陸的薪資差異,隨著資歷越長越為明顯,而台灣地區地區與南韓間的差異性則較為固定,甚至以年資15年以上為例,南韓與台灣地區地區工程師的相差就非常有限。 這個結果正解釋了海峽兩岸人才競爭的現況。台灣地區地區過去20多年來在資訊電子產業的辛苦耕耘,造就了大批優異的中高階技術與經理人才,這是中國大陸在短時間內,即使積極追趕也是無法取代的,到底人才的養成是長期計劃,非一蹴可及。但是相對地,在基層工程師等級,年輕的台灣地區地區工程師就是必須得面對大陸工程師的競爭。尤其是,當台灣地區地區廠商大舉擴爭生產規模,而急需用人之際,對岸的豐富人力與成本優勢,無疑是最具吸引力的。 而以產業的發展來看,不可否認地在大者恆大的趨勢下,大廠要持續保持競爭力的,必定會將更多的設計與製造移到成本低廉、人力豐沛的亞洲地區。所以,工程師應該破除過去只需面對同一地區內人才競爭的觀念,而將視野擴展到區域,或甚至全球市場。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年輕的工程師來說,如何培養紮實的技術能力,提昇自己的價值,是唯一能夠在這場區域性的人才競賽中脫穎而出的不二法門。 但是,另一方面,從圖三工程師在同一家公司的工作年資數據來看,似乎顯示台灣地區地區與中國大陸工程師的忠誠度都不算太高,平均只有2到3年。當然,高科技產業的風險也高,常常會因為公司合併、組織重組或營運不佳等多種因素造成異動。特別是若以獲利成長性的角度來比較,這幾年台灣地區地區高科技的明星產業已經從早期的晶圓代工逐漸轉移到IC設計,到最近的光電產業,這自然也會形成人員的流動。不過,從人才培養的觀點來看,這樣頻繁的流動對於公司與員工都同樣會造成影響,不但業者大嘆真正的人才難求,而員工是否真的能在不同公司的環境下,持續提昇技術能力,也是一個問題。 對此,威盛電子研發部協理廖元滄在一次公開演講時曾指出,早期的工程師不會

文档评论(0)

lily8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