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爱因斯坦的教育观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因斯坦的教育观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与教育》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 《爱因斯坦》 李醒民著 商务印书馆 2005年 《爱因斯坦与教育》 查有梁 查宇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8年 《爱因斯坦文集》(增补本)第一卷 第三卷 许良英等编译 商务印书馆 2012年 一、缘起 二、书目简介 三、学习经历 四、教育观念 五、结论 一、缘起 1、为什么看“教育观”? 想了解“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反思“教育的原点”,或“教育的本真”,想看看一些有思想的人物对教育的看法。 正如雅斯贝尔斯说的:“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须有信仰(根本追求),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 2、为什么看“爱因斯坦”? 首先,我们是物理学科教学,爱因斯坦是学物理的人不得不了解的人物。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因为爱因斯坦是我最为钦佩和敬仰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个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正直的人。 再次,爱因斯坦虽不是教育家,但他以旁观者清的角度对教育发表的针砭时弊的见解,往往更有价值。 二、书目简介 1、《爱因斯坦》 不是编年体例的传记,而是一部系统介绍爱因斯坦思想、贡献和人格的著作,内容包括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观念、宗教观、教育观、社会理想及人生哲学等。 2、《爱因斯坦与教育》 专门对爱因斯坦在教育方面的言论和贡献做了系统研究,进而试图找到一种培养杰出人才的教育模式,以回答当年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问题: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校如何搬出自己的特色? 3、《爱因斯坦文集》 许良英等人编译,是了解和研究爱因斯坦非常重要的资料(1976年1版,2009年2版,2012增补本,3版)。分三卷: ◎第一卷,收集爱因斯坦关于科学哲学问题和一般自然科学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内容主要是爱因斯坦自己写的文章、讲稿、通信以及谈话记录等。 ◎第二卷,主要是爱因斯坦发表的物理学方面的论文。 ◎第三卷,主要是爱因斯坦的社会政治言论,反映了他的一般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观、科学观、教育观、道德观和宗教观以及他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的见解。 三、学习成长经历 ● 1879年出生于具有自由思想的犹太家庭,3岁才会说话(王阳明五岁尚不能言),爱因斯坦小时候生性孤独、沉默寡言、爱幻想(非自闭,只是乐于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之中) ● 5岁,父亲送给爱因斯坦一个罗盘作为礼物,罗盘磁针的行为引起了爱因斯坦内心强烈的震撼,他当时就感到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隐藏在事情背后。 (惊讶是科学发现及与世界深度交流的前提,如果我们对什么都不足为奇,那不一定说明我们更加成熟了,也可能是变得更加麻木不仁了!) ● 6岁,开始在一所天主教小学上学,成绩名列前茅。并从六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从此小提琴和莫扎特的音乐伴随爱因斯坦终生。(母亲音乐修养很好,鼓励爱因斯坦学习音乐,并为爱因斯坦请了小提琴老师。刚开始爱因斯坦并不喜欢这位老师,他觉得这位老师根本不懂音乐,还曾用椅子打她——由此可见爱因斯坦是有脾气的。) 由于受学校宗教氛围的影响,当然更多的是内心追求“超越”的渴望,爱因斯坦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开始深深地信仰犹太教,尽管其双亲都不是犹太教徒。具体情况我们可以从他的一篇《自述》中得到了解: 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每个人只是因为有个胃,就注定要参与这种追逐。而且,由于参与这种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满足的;但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却不能由此而得到满足。这样,第一条出路就是宗教,它通过传统的教育机关灌输给每一个儿童。因此,尽管我是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犹太人)双亲的儿子,我还是深深地信仰宗教。(《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1~2页) 尽管信仰非常虔诚,但没有持续几年,到后来接触到科学之后很快就放弃了宗教信仰。这是怎么回事,请往下看。 ● 10岁,进入慕尼黑的一所中学读书,这里典型的保守僵化的教育,严酷的军事化管理,强制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让爱因斯坦感到厌恶和窒息。这时候的成绩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因为不擅长记忆,因此文科成绩比较差,但是数理方面的水平远远超过学校课程。 这段时期,一个叫塔尔迈的一刻大学生经常去他家,会给爱因斯坦带些科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并指导他读书,与他讨论读书心得和疑难问题。这样,在塔尔迈的指引下爱因斯坦开始读科普书籍,开始自学科学、数学和哲学。 科学方面,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认为宗教中讲的很多都没事实根据,因此在12岁时决然放弃了宗教信仰。 数学方面,12岁自学欧几里得几何学,被其中的明晰性和可靠性深深震撼(又一次被震撼)。后来有自学微积分,乃至中学快结束时,爱因斯坦的数学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