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述 1.1.1 矿区地理位置 井田位于乌苏市西南50km处,乌苏市白杨镇。地理座标:东经84o20ˊ47~84o25ˊ,北纬44o8ˊ30~44o9ˊ30。井田西端的乌苏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及井田东端的乌苏电厂均有公路直达乌苏市区并与国道312线相接,北疆铁路经乌苏市区南部通过,矿井交通较为便利。 1.1.2 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天山北麓低中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IX线以西,海拨+1400m~+1600m,高差不大,但切割细碎。IX经以东,海拨+1050m~+1450m,地形切割剧烈,沟谷纵横,高差达400m以上。地貌上是一已肢解的冲积扇区,由侵蚀的低中山和侵蚀~堆积阶地组成。 1.1.3 河流 井田东有四棵树河,西有喇嘛庙河。 四棵树河自南而北流经矿区东端,水面宽10~15m,汛期水流湍急,河床坡度5o左右。洪水期流量为27m3/s~29.3 m3/s,枯水期流量为2.24 m3/s~2.27 m3/s。年平均流量9.14 m3/s,历年最大流量487 m3/s,最小流量0.35 m3/s。年径流量2.89亿m3。 喇嘛庙河为山泉汇集的山间小溪,流量0.17~0.39 m3/s,后因七号平硐在上游设立水源地,现流量仅0.08~0.13 m3/s。 1.1.4 气象及地震 矿区6~8月为夏季。7月份平均气温23.3℃。6~7月多雨,经常雹雨交加形成山洪,冰雹直径可达1厘米。10月份中上旬开始降雪,次年3月底至4月初消融。年平均降水量245.6mm,最高年份达426.2mm,年平均均蒸发量为1857.7mm,最大冻土深度约1.5m。冬季常大雾迷漫,能见度极差。 矿区位于博洛霍洛地震带上,地震频繁。根据地质报告地震裂度属八度预测区。 1930年至今,矿区及邻近区共发生大于4.7级中强震14次,其中,6级以上5次,7级以上1次,小于4.7级地震不下百余次,且震中距矿区不超过75km,属地震多发区。 1.1.5 水源、电源情况 矿井东西两端有四棵树河、喇嘛庙河。目前七号井在喇嘛庙河建有取水工程,可为八号井居住区供水。八号井工业广场水源为五号平硐(八号井为该平硐的接替井)。该水源昼夜涌水量为1860m3。水质经化验达到饮用水标准。水源地标高为+1545m,取水方便。 四棵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在矿部有35kv变电站一座,该变电站的电源取自乌苏电厂,主变压器为1250kvA,35/6.3KV一台。公司决定新建一座35kv区域变电站,从该变电站出两趟6kv线路供八号井用电。 1.2 地质特征 1.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三迭系、侏罗系和第四系,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 石炭系:由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夹砾岩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组成,局部夹角砾熔岩。地层内有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岩侵入体。厚度大于100m。 (2) 三迭系:下部为下统仓房沟群(T1Chb)。由紫红色砾岩夹紫红色泥岩和黄绿色矿岩组成。上部为中~上统小泉沟群(T2-2xg)。由褐棕色泥岩夹薄层铁质砂岩、砂砾岩及煤线组成,底部为岩性稳定的黄绿色粗砂岩、砾岩。地层总厚度大于340m。 (3) 侏罗系:为一套河湖相-湖相含煤岩系。 ① 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s):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细砾岩、泥质粉砂岩,炭质泥岩和煤层。岩层厚度东西相差不大,南北差异明显,四棵树向斜北翼厚251.85m,南翼厚239.27m。含煤情况变化较大,北翼含煤3~5层,南翼I线以西含煤14层,I线以东含煤仅1-2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② 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紧靠八道湾组分布,不含煤,是以湖泊相为主的细碎屑沉积,是分隔A、B煤组的明显标志层。总厚87.69~255.52m,据岩相组合特征分上下两个亚组。 ③ 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分布于四棵树向斜两翼及翘起部位。由细碎屑岩夹砂岩、砂砾岩、炭质泥岩及煤线组成。按含煤性分上下两段。 砂质泥岩~粉砂岩段(下段J2X1): 主要由灰黄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砂质、粉砂质泥岩中夹细砂岩,中~粗砂岩组成的浅湖-河漫相沉积。向斜南翼地层夹2~3层不稳定劣质煤层,厚67.1~90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含煤段(上段J2X2):B煤组的可采、局部可采煤层均赋存在该段内,以B1煤层之下一层较稳定的砂岩或砂砾岩与下段分开。 向斜南翼,I线以西由灰白色砂岩,灰绿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灰色泥岩、炭质、高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的三个下粗上细的沉积旋回。I线以东,以每个旋回底部砂岩变得薄而不稳定,地层中细碎屑岩比例高于西部,菱铁质岩石增多为特点。该段在南翼含煤3~18层,地层厚82.85~139.05m。 向斜北翼,由2个不明显的沉积旋回组成,以砂岩、砂砾岩为主夹粉砂岩、砂质泥岩,含煤1~4层。厚99.6-104.5m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