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2

目录 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164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164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164 (二)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65 二、呼吸系统常见症状及护理 166 (一)咳嗽、咳痰 166 (二)咯血 166 (三)肺源性呼吸困难 167 (四)胸痛 167 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167 四、急性感染性喉炎病人的护理 168 五、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 169 六、肺炎病人的护理 170 (一)肺炎病因与分类 170 (二)成年人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护理 171 (三)小儿肺炎的护理 172 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174 七、支气管扩张症病人的护理 175 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护理 176 九、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178 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181 十一、血气胸病人的护理 182 (一)气胸 182 (二)血胸 183 (三)血气胸的护理 184 十二、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 185 (一)慢性呼吸衰竭 185 (二)急性呼吸衰竭 186 十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88 第4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 (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1.呼吸道 以环状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1)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是气体的通道,防止异物吸入。鼻除嗅觉功能外,对 (2)下呼吸道: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支气管至终末呼吸细支气管为下呼吸道。为病人2~4软骨环。隆突的位置相当于胸骨角水平,是支气管镜检时的2mm的细支气管称 (3)呼吸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黏膜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具有清除呼吸道内分泌 2.肺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肺狭长,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即为左肺上 3.肺泡肺泡上皮细胞有型细胞、型细胞和巨噬细胞3种,型细胞是气体交换型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其功能为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稳定性, 4.肺的血液循环肺有双重血液供应,肺循环从右心室泵血,由肺动脉肺毛细血管 5.胸膜和胸膜腔胸膜腔是由脏层和壁层胸膜围成的潜在的密闭腔,内有少量液体起 6.肺通气呼吸过程的3个环节为:①外呼吸。外环境与肺之间气体交换的肺通气。,排出体内过剩的C2。 正常成年人潮气量为400~500ml。每分通气量是指静息状态下每分钟吸入或呼出呼吸6~8L。肺泡通气量指在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 7.肺换气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通过呼吸膜以弥散的方式进行。4个:呼吸膜两侧的气体分压差、气体的溶解度、弥散浓度肺毛细血管内2浓度,肺泡C02浓度肺毛细血管内C02浓度,由于气体浓度存在差异,实现了肺泡和血 8.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在延髓。正常情况下,外周化学感受器对缺氧不敏感,PaCO260mmHg时,才对外CO2是维持和调节呼吸运C02刺激中枢和外周化学感受器现。PaC对肺通气的影响不仅COPD、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等疾病时,C02CO2的刺激产生兴奋作用,甚至减弱或抑制,呼CO2吸入,CO2潴留加重。 9.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呼吸系统与外界接触机会 (二)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解剖特点 (1)鼻:小儿鼻腔相对较短,后鼻道狭窄,无鼻毛,而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感染; (2)咽:婴幼儿咽鼓管相对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部感染时易引起中耳。腭1岁末逐渐增大,至4~10岁时达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多见 (3)喉:呈漏斗形,软骨柔软,喉腔及声门裂较狭小,黏膜柔嫩,血管及淋巴组织丰富, (4)气管与支气管:管腔相对狭小,软骨柔软,支撑作用弱,黏膜血管丰富,而黏液腺 (5)肺: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相对较少,故易发生感染,且感染时易引起肺间质性炎症、 (6)胸廓:婴幼胸廓呈圆桶状,肋骨呈现水平位,呼吸肌发育不完善,膈位置较高; 2.生理特点 (l)呼吸频率和节律:不同年龄小儿呼吸频率不同,生儿40~45次/分30~40次/分;2~3岁25~30次/分;4~7岁20~25次/分;8~14岁18~20次/分。婴儿呼吸中 (2)呼吸类型:婴幼儿呼吸时胸廓运动幅度小,主要靠膈肌上下运动,多呈腹式吸。7岁后多数为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小儿呼吸功能储备能力差,呼吸系统发生病变 3.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由于婴幼儿分泌型IgA、IgG含量较低,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易患呼吸道感染。 (一)咳嗽、咳痰 1.咳嗽性质 (1)急性干咳:见于上呼吸道炎症、气管异物、胸膜炎等。 (2)刺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