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展望祖国未来 第1站构建和谐社会.ppt

第十一课 展望祖国未来 第1站构建和谐社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单元 实现共同理想 第11课 展望 祖国未来 第12课 倾力奉献社会 第1站 构建和谐社会 第2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3站 实现民族复兴 第1站 “和为贵”、“和而不同”——《论语》 “兼相爱”——《墨子》 “爱无差等”——《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气致祥” “时和年年”“和衷共济” 想一想 这些话语,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社会追求? 社会和谐 在《礼记·礼运》中,孔子有一段这样的话:“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体会和谐 挂帆的“汽车” 千手观音 各部分彼此之间或部分与整体之间均衡匀称,没有什么使人产生不愉快或讨厌的感觉。 一、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 1.请列举生活中的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 (抄到课本125页) 答:和谐因素包括: ⑴尊老爱幼; ⑵爱护公物; ⑶师生和谐; ⑷邻里团结; ⑸大部分公民遵纪守法; ⑹大部分公民能做到保护环境。 答:不和谐因素包括: ⑴个别公民不爱护环境不 节约资源; ⑵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 ⑶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⑷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 的行为; ⑸腐败等各种违法行为。 2.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有哪些?(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见课本125页 (1)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条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十分复杂,资源、能源越来越紧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观念,一方面注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社会和谐。 人与人的和谐 秸秆发电厂 和谐之旅 ?????????????????????????????????????????? ?????????????????????????????????????????????????????????????????????????????????????????????????????????????????????????????????????????? 你知道吗:和谐是多方面的 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对外开放与对内发展的协调。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和谐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二、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或特征 1.什么是构建和谐社会?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或特征是什么? 答: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请列举我国政府为推进社会公平所采取的措施。(抄到课本126页) 答:⑴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 ⑵全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 ⑶对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对公办中职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 ⑷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以减轻群众看病贵问题; ⑸对60周岁以上的农民发放社会养老保险金; ⑹国家实行扶贫工程,低保制度等。 三、构建和谐社会,要从创造我们身边的和谐氛围做起。 1.为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应该怎么做?(从公民个人的角度来说) 部分内容抄到课本127页 答:⑴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⑵努力学习,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自身和谐; ⑶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家庭和谐; 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学校和谐; ⑸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和谐; ⑹和谐环境,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⑺通过参与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委会、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工作…… 2.你认为我国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 抄到课本127页 答: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 ⑷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好国策与发展战略。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