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煤层瓦斯赋存与煤储层物性特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4-12 割理密度级别划分方案(据张新民等,2002) 统计方法 割理密度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肉眼/(条/10cm) 10 10~3 3 光学显微镜/(条/10cm) 100 100~30 30 扫描电镜/(条/cm2) 1000 1000~300 300 表4-13 割理的连通性等级划分方案(据张新民等,2002) 评价项目 连通性评价等级 好 较好 差 割理形态 网状 一组平行面割理为主,端割理少见,阶梯状 短裂纹状,单个分散 充填状态 无 部分 多数 表4-14 割理发育程度划分方案(据张新民等,2002) 评价项目 割理发育程度 发育 较发育 不发育 割理密度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割理连通性 好 较好 差 * 第一节 煤层瓦斯地球化学特征 第二节 煤层瓦斯赋存与瓦斯吸附解吸特征 第三节 煤层瓦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煤层瓦斯垂向分带 第五节 煤储层压力特征 第六节 煤层孔隙与裂隙特征 第七节 煤储层渗透性特征 第八节 煤储层瓦斯流动规律 第四章 煤层瓦斯赋存与煤储层物性特征 * 第七节 煤储层渗透性特征 渗透性的基本概念 渗透性是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能力,表征渗透性的量是渗透率,与渗透率有关的概念有绝对渗透率、有效(相)渗透率、相对渗透率等。 1 绝对渗透率 只存在一相流体,且流体与介质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作用,则多孔介质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称为绝对渗透率。 渗透率单位是达西,符号为D(相当于SI制单位的μm2),1D的物理意义是:当黏度为1cP (厘泊)的流体,在压差为1atm作用下,通过截面积为1cm2、长度为1cm的多孔介质,其流量为1cm3/s时,该多孔介质的渗透率就称为1D(达西)。煤储层的渗透率往往较低,常用千分之一达西,即毫达西mD(10-3μm2)作为单位。 * 3 相对渗透率 有效(相)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煤储层相对渗透率通常采用单相有效渗透率同气相(甲烷或氦气)克氏渗透率或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即: (4-19) (4-20) 式中: Kτw,Krg——水、气相对渗透率; Kwe,Kge——水、气有效渗透率; 2 有效(相)渗透率 若孔隙中存在多相流体,则多孔介质允许每一相流体通过的能力称为每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称为有效渗透率。 渗透性的基本概念 * 第一节 煤层瓦斯地球化学特征 第二节 煤层瓦斯赋存与瓦斯吸附解吸特征 第三节 煤层瓦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煤层瓦斯垂向分带 第五节 煤储层压力特征 第六节 煤层孔隙与裂隙特征 第七节 煤储层渗透性特征 第八节 煤储层瓦斯流动规律 第四章 煤层瓦斯赋存与煤储层物性特征 第八节 煤储层瓦斯流动规律 一、?煤层瓦斯流动 1、原始煤体: 瓦斯在煤层中以呈压缩状态,煤层瓦斯压力随深度增大而增大,是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煤层瓦斯由深部向地表流动的结果,但这种煤层瓦斯流动是极其缓慢的,在采矿工程中,研究煤层瓦斯流动时,一般忽略这种缓慢的瓦斯流动。通常认为,在采掘工作或钻孔未影响到的煤层,瓦斯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发生瓦斯流动。 * 2、采掘影响区:由于采掘破坏了原有的瓦斯压力平衡状态,引起瓦斯流动,形成瓦斯流动场。 应响影响煤层瓦斯流动的因素很多,诸如煤层赋存条件、瓦斯压力、含量、煤层透气性以及采掘技术条件等等,但主要影响因素为瓦斯压力和煤层透气性,前者是瓦斯流动的动力,后者是瓦斯流动的阻力。 一、煤层瓦斯流动 二、?煤层瓦斯流动 方式 * 从煤的内表面解吸 穿过基质与微孔扩散 在天然裂隙中流动 气体穿过煤储层孔隙介质的流动机制可以描述为3个相互联系的过程:①压力降低,气体从煤基质孔隙的内表面上发生解吸;②气体穿过基质和微孔扩散到裂隙中,扩散作用是由基质与裂隙间存在的浓度差引起的;③气体在压力差作用下以达西流方式在裂隙中渗流。这3种作用是互为前提、连续进行的统一过程,不能割裂开来单独进行 * 三、解吸 当储层压力降至低于临界解吸压力时,气体分子开始解吸,并遵循给定介质的等温吸附过程。 吸附时间是指总的吸附气量(包括残留气)的63.2%释放出来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用天或小时来表示。解吸过程的快慢可以用吸附时间(sorption time)来定性表示。 * 五、扩散流 气体穿过煤基质和微孔的扩散流动依煤基质块孔径大小有三种方式,即: ①整体扩散: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②克努森(Knudson)型扩散:分子与孔壁间相互作用; ③表面扩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