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灾害防治技术0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顶板灾害防治技术》0 序 论 (由于没有开设矿压课,需要增加一些矿压的基础知识。) 两个重要概念: 1、矿山压力——由于开采影响,作用在开采空间煤岩体内和支护物上的力。 2、矿山压力显现——在矿压作用,开采空间煤岩体及支护物产生的各种力学现象。 (变形、破坏、垮落、折损、冲击) 2、课程任务: 矿压部分主要了解:3个规律——应力分布规律; 岩层移动规律; 矿压显现规律。 第二节 应力分布规律 一、原始应力: 1、原始应力概念: 原始应力——未受采动影响的岩体内,由于岩体自重和构造运动等原因引起的应力。 原岩应力包含:自重应力、构造应力、地温应力、膨胀应力、流体压应力等 (地温~0.5Mpa) (1Pa=1kgf/m2, 0.1MPa=100000kgf/m2=10kgf/cm2=10atm) 原岩应力赋存特点: 普遍存在,分布不均,趋于平衡 (以自重应力为主,局部区域呈现以构造应力或其它应力为主) 2、自重应力: 自重应力——由岩体自重原因在岩体内部引起的应力 垂直应力: MPa () 水平应力: 受外部环境影响:变形不受限——水平应力为0 变形受限制——水平应力不为0 当各向同性时: 关于侧压系数: 海姆认为,因长时蠕变及应力均化作用, 金尼克认为,仍处于弹性状态,符合虎克定律, 一般,μ=0.2—0.3,最大μ=0.5,λ=0.25—0.43,最大为0.5 。 应用中:浅部坚硬岩体用金尼克公式,深部塑性大岩体用海姆公式。 例:计算H=800m,γ=25 kN/m3,μ=0.2时的自重应力。 答:(2000tf/m2) (500tf/m2) 3、构造应力: 实测发现:许多地方水平应力大于垂直应力; 按自重应力计算不会出现,应该有另外的应力存在。 构造应力——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在岩体中产生或残留的应力。 产生原因: 构造应力学说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 东西挤压 形成南北走向山脉(太行、巫山) 椭球离心力变化 南北挤压 形成东西山脉(天山、燕山) 板块学说 地壳分成几大板块,这些板块受地球自转变化、地幔运动及星际引力作用发生横向移动,产生水平方向的挤压, 产生水平挤压应力,并使地壳岩层发生褶皱及断裂。 构造应力分布特点: 1)分布不均,在构造区域附近最大; 2)水平应力为主,浅部尤为明显; 3)具有明显的方向性; 4)坚硬岩层中明显,软岩中不明显; 5) 目前尚难计算,只能实测。 4、原岩应力分布的基本规律: 受构造应力影响,原始应力分布具有明显的特点: 1)实测铅直应力基本等于上覆岩层重量; 2)水平应力普遍大于铅直应力;(一般0.5—5.5,有的达到30,普遍为2) 3)平均水平应力与铅直应力比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4)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一般相差较大。(0.2—0.8,多为0.4—0.8) 二、应力集中概念: 应力集中——受力体内,孔周围局部区域应力高于其它区域应力的现象。 应力集中特点:集中应力大小与所受应力大小有关(应力分摊、转移); 与孔的曲率有关,曲率大,集中程度大; 集中是局部的,影响范围与孔径有关。 研究“孔”周围应力分布,实际上就是定量描述集中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最简单的可用弹性力学方法。 三、圆孔周围弹性应力分布: 1、应力分布: 1)径向应力 2)切向应力 3)在园孔内3倍直径以远,应力接近原始应力(影响半径)。 4)双向等压园孔应力集中系数最大为 2 。 2、影响半径: 影响半径——孔心至应力增减量±5%处。 3、围岩内沿主应力方向(θ=00,θ=900)应力分布: 4、圆孔周边(r=R0)应力分布: 5、应力叠加——当两孔相距较近时,应力分布受到相邻孔的影响,局部应力再次升高。 应力叠加特点: 1)两孔相互影响时,曲率大的孔应力叠加程度高; 2)两孔间距越小,应力叠加程度越高; 3)应力叠加满足总荷载不变原则——只改变分布状态,不增加荷载总量; 4)凡空间交汇处,均要产生应力叠加。 6、回采空间周围应力重新分布: 不同方向临空,应力叠加; 在拐角处应力集中程度高; 按临空自由面多少,应力集中程度有如下关系: 孤岛 半岛 拐角 单面 四、回采空间围岩内应力状态及“三区”的形成: 1、围岩稳定性及应力状态: 周边最大应力<弹性极限——自稳 围岩稳定性判定 周边最大应力≥弹性极限——进入塑性阶段,产生塑性区 周遍最大应力≥强度极限——进入破坏阶段,产生松散破碎区 应力状态转化: 2、围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